技术详细介绍
汽车辅助制动装置是一种用于提高商用汽车主动安全的新型制动装置,包括:电涡流缓速器、永磁式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和发动机制动等四种形式。国外许多国家的交通法规都将缓速器作为商用汽车主动安全的必备装置,例如德国的交通法规就明文规定:总质量在5.5吨以上的客车和9吨以上的载重汽车,必须装有缓速器。 2002年6月1日交通部己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325-2002“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该标准规定中型客车中高二级,大型客车中高一级、高二级和高三级客车都必须装置缓速器。预计车用缓速器必将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车用缓速器关键技术掌握在法国TELMA公司和德国Voith公司等国外厂商手中,其产品已向轻量化、整体化、节能和集成控制方向发展。车用缓速器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其产品售价高达1.5~4万元,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国内包括电涡流缓速器在内的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项目核心技术包括: (1)发明了一种制动力矩可分档的车用永久磁铁式缓速器创新结构。改进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适当增加永磁铁的列数与排列序列,实现多挡位制动力矩,改变了以往永磁式缓速器只有一种档位(即开、关两种模式)的缺点,使制动力矩可分档的永磁式缓速器设置若干个档位,根据车辆行驶实际需要提供大小不同的制动力矩。此技术为国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0510037966.3)。 (2)提出了基于制动装置温度控制的缓速器智能无级控制技术,采用缓速器与主制动器联合制动的集成控制技术,实现对电涡流缓速器的恒力矩和恒速控制,以上控制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810019627.6)。 (3)提出了将缓速器和汽车主制动装置进行联合制动的创新思路,让两者相互分担制动时产生的热负荷,构建了缓速器和汽车主制动装置的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联合制动系统模糊控制器,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属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710022250.5)。 (4)提出了利用汽车惯性能量的自发电式电涡流缓速器技术设想,发明了一种带水冷系统的自励式缓速器,通过改进结构,采用发动机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对自励式缓速器转子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转子温度。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810243194.2、ZL200910032563.8)。 (5)研究发动机缓速器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发明了一种用于发动机驱动与制动工况的一体化气门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081022613.7、ZL201010516533.7)。 (6)探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在轨道车辆上应用,分别发明了轨道车辆磁轨涡流缓速器和一种永磁磁轨制动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910213024.4、ZL200910213026.3)。 (7)针对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特点和欧标R13法规的要求,开发了电涡流缓速器专用试验台,缓速器试验台采用转动惯量可调节的飞轮组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根据需要调节转动惯量,模拟各种吨位汽车的行驶动能,对缓速器进行组合加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ZL20042008045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规定:车长大于9m的客车的所有车轮均应装备盘式制动器及使用子午线轮胎,主要在山区道路行驶的应装备缓速器或其它辅助制动装置;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货车主要在山区道路行驶的还应装备缓速器或其它辅助制动装置。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标准GB7258-2012的贯彻实施,国内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上升,缓速器行业必然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必然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汽车辅助制动装置是一种用于提高商用汽车主动安全的新型制动装置,包括:电涡流缓速器、永磁式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和发动机制动等四种形式。国外许多国家的交通法规都将缓速器作为商用汽车主动安全的必备装置,例如德国的交通法规就明文规定:总质量在5.5吨以上的客车和9吨以上的载重汽车,必须装有缓速器。 2002年6月1日交通部己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325-2002“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该标准规定中型客车中高二级,大型客车中高一级、高二级和高三级客车都必须装置缓速器。预计车用缓速器必将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车用缓速器关键技术掌握在法国TELMA公司和德国Voith公司等国外厂商手中,其产品已向轻量化、整体化、节能和集成控制方向发展。车用缓速器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其产品售价高达1.5~4万元,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国内包括电涡流缓速器在内的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项目核心技术包括: (1)发明了一种制动力矩可分档的车用永久磁铁式缓速器创新结构。改进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适当增加永磁铁的列数与排列序列,实现多挡位制动力矩,改变了以往永磁式缓速器只有一种档位(即开、关两种模式)的缺点,使制动力矩可分档的永磁式缓速器设置若干个档位,根据车辆行驶实际需要提供大小不同的制动力矩。此技术为国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0510037966.3)。 (2)提出了基于制动装置温度控制的缓速器智能无级控制技术,采用缓速器与主制动器联合制动的集成控制技术,实现对电涡流缓速器的恒力矩和恒速控制,以上控制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810019627.6)。 (3)提出了将缓速器和汽车主制动装置进行联合制动的创新思路,让两者相互分担制动时产生的热负荷,构建了缓速器和汽车主制动装置的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联合制动系统模糊控制器,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属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710022250.5)。 (4)提出了利用汽车惯性能量的自发电式电涡流缓速器技术设想,发明了一种带水冷系统的自励式缓速器,通过改进结构,采用发动机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对自励式缓速器转子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转子温度。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810243194.2、ZL200910032563.8)。 (5)研究发动机缓速器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发明了一种用于发动机驱动与制动工况的一体化气门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081022613.7、ZL201010516533.7)。 (6)探讨汽车辅助制动技术在轨道车辆上应用,分别发明了轨道车辆磁轨涡流缓速器和一种永磁磁轨制动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0910213024.4、ZL200910213026.3)。 (7)针对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特点和欧标R13法规的要求,开发了电涡流缓速器专用试验台,缓速器试验台采用转动惯量可调节的飞轮组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根据需要调节转动惯量,模拟各种吨位汽车的行驶动能,对缓速器进行组合加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ZL20042008045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规定:车长大于9m的客车的所有车轮均应装备盘式制动器及使用子午线轮胎,主要在山区道路行驶的应装备缓速器或其它辅助制动装置;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货车主要在山区道路行驶的还应装备缓速器或其它辅助制动装置。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标准GB7258-2012的贯彻实施,国内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上升,缓速器行业必然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必然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