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73788]基于极端气候事件与风能评估的气候变化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风能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近十年来,江苏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客观、准确地监测气候灾害并评估其风险,科学开发风能资源,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目紧扣“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服务”研发主线,重点研发气候灾害客观化检测评估、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发展了极端事件客观定量化检测评估技术,开创了中国气候破纪录事件理论研究。从气候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性质出发,研发了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极端事件阈值方法,并结合江苏灾害性气候事件构建了多种具有省级特色的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指标和方法。针对极端事件的特例-破纪录事件开展研究,发展了破纪录事件概率预估理论,预警江苏未来可能的气候极值及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首次系统地分析归纳了江苏地区极端降水过程的类型与特征,开展了江苏省暴雨雨型设计,有效推进了江苏海绵城市建设。
2、发展了气候灾害评估技术,降低极端气候灾害风险。系统研究了江苏大风、龙卷等灾害的气候特征,从灾害调查、风险评价模型和灾害易损性等方面,建立了龙卷强度判据和灾害评估方法,制定国家标准《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制定《气候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行业标准,提出了工程气象资料的均一化检验和旷野气象数据数理重构技术。揭示了江苏沿海大风衰减规律,研发了不同下垫面工程抗风参数设计技术。项目成果在核电站、输电线路、风电场等近100个工程研究中应用,多次在全国气象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和推广。
3、突破了星-地-海多源资料融合关键技术瓶颈,填补海上风能资源评估的空白。率先发展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和卫星数据反演中国海面风场关键技术,建立了中国东部近海1km分辨率、长达20年的融合风速数据集,填补了因探测资料不足造成的海上风能资源客观化评估空白。全面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立体分布、储量及潜在开发区域的风特性,研发了风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指导性技术方案。研究成果为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关键的风能资源依据,推动了风电快速发展,全省装机2008年不足2000MW,到2018年已达8650MW。
4、开展气候灾害和风能资源评估服务集成创新,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研发了集气候基础业务、风能资源评估于一体的气候业务服务平台,并在全国7个省气象部门进行推广应用,在青奥会、省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首次编制出版《江苏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决策者摘要》,研究成果为发改、能源、城建、环保、卫生、农业等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广泛应用于核电、风电、电网等工程建设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8篇(SCI论文1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气象行业标准1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4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2人晋升正高职称,培养研究生12名。
近十年来,江苏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客观、准确地监测气候灾害并评估其风险,科学开发风能资源,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目紧扣“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服务”研发主线,重点研发气候灾害客观化检测评估、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发展了极端事件客观定量化检测评估技术,开创了中国气候破纪录事件理论研究。从气候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性质出发,研发了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极端事件阈值方法,并结合江苏灾害性气候事件构建了多种具有省级特色的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指标和方法。针对极端事件的特例-破纪录事件开展研究,发展了破纪录事件概率预估理论,预警江苏未来可能的气候极值及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首次系统地分析归纳了江苏地区极端降水过程的类型与特征,开展了江苏省暴雨雨型设计,有效推进了江苏海绵城市建设。
2、发展了气候灾害评估技术,降低极端气候灾害风险。系统研究了江苏大风、龙卷等灾害的气候特征,从灾害调查、风险评价模型和灾害易损性等方面,建立了龙卷强度判据和灾害评估方法,制定国家标准《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制定《气候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行业标准,提出了工程气象资料的均一化检验和旷野气象数据数理重构技术。揭示了江苏沿海大风衰减规律,研发了不同下垫面工程抗风参数设计技术。项目成果在核电站、输电线路、风电场等近100个工程研究中应用,多次在全国气象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和推广。
3、突破了星-地-海多源资料融合关键技术瓶颈,填补海上风能资源评估的空白。率先发展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和卫星数据反演中国海面风场关键技术,建立了中国东部近海1km分辨率、长达20年的融合风速数据集,填补了因探测资料不足造成的海上风能资源客观化评估空白。全面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立体分布、储量及潜在开发区域的风特性,研发了风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指导性技术方案。研究成果为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关键的风能资源依据,推动了风电快速发展,全省装机2008年不足2000MW,到2018年已达8650MW。
4、开展气候灾害和风能资源评估服务集成创新,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研发了集气候基础业务、风能资源评估于一体的气候业务服务平台,并在全国7个省气象部门进行推广应用,在青奥会、省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首次编制出版《江苏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决策者摘要》,研究成果为发改、能源、城建、环保、卫生、农业等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广泛应用于核电、风电、电网等工程建设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8篇(SCI论文1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气象行业标准1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4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2人晋升正高职称,培养研究生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