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79341]超临界电场放电强化内燃机燃烧与改善尾气污染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内燃机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研究在常压(等离子化学领域称为高气压≥0.1MPa)条件下,得到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放电电场强度E≥200kV/cm,放电电场中电子获得具有高能量(电子平均能量≥16eV)的高浓度(ne≥10<'15>/cm<'3>)电子,使进入内燃机的气体中O<,2>和H<,2>O等气体分子电离、分解产生大量O(<'1>D)、O(<'3>P)、OH以及HO<,2><'->、HO<,2>、O<,3>OH、OH<'->、O<,3>、H<,2>O<,2>等活性粒子。研究OH、O(<'1>D)、O(<'3>P)等活性粒子加速燃油的裂解反应,起着强化燃烧和催化作用,使爆压放热率及燃气温度等均有提高,强化了燃烧值,降低了尾气污染浓度。所达到的总体性能指标:(1)研制的常压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室,经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放电间隙的电场强度达到200kV/cm-400kV/cm;放电间隙中的电子从外加电场获得的平均能量达到16eV-30eV;活性离子浓度达到18%wt。(2)研制的高频高压电源设备,经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输入电压三相电压380V/50Hz:最高输出电压10kV;逆变频率10kHz-20kHz可调;最大输出功率20kW,效率>80%。(3)在4120-SG柴油机(4缸,输出功率为66kW,比原定试验用1135柴油机输出功率14.7kW高4.5倍)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节油率1%-2%;排放尾气中CO浓度1F降12%-19%,CH浓度下降9.5%-20%;C(碳粒浓度)下降17.4%。应用范围:在船舶、油田有着巨大市场。市场及经济效益预测:该课题研究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掌握了常压或高气压下强电场气体电离放电方法,突破了现在气体弱电离放电的限制,实现了强电离放电。强电离放电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大量高浓度活性离子,可以实现在分子、原子层次上加工新分子、新物质、新材料。可以把O<,2>、H<,2>O直接加工成高浓度(12%wt)的羟基自由基,是治理压载水(外来生物入侵)、赤潮唯一有效的新方法;也可用于把火力发电厂的烟气中SO,加工成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为治理“酸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行的新方法。它还可以用于飞行器、船舶的等离子体隐身、化工合成、材料表面改性、加工新燃料等领域中去。在船舶、油田有着巨大市场,仅以节油5%计,中国船用柴油机采用强电离放电强化柴油机燃烧方法,每年就能节省十余万吨柴油,仅该项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以上。同时又大大改善了尾气污染程度。已使用推广情况:由于该项目的超临界电场放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进展,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气压下强电场电离气体的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6003001)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方法研究(批准号699010001)。
研究在常压(等离子化学领域称为高气压≥0.1MPa)条件下,得到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放电电场强度E≥200kV/cm,放电电场中电子获得具有高能量(电子平均能量≥16eV)的高浓度(ne≥10<'15>/cm<'3>)电子,使进入内燃机的气体中O<,2>和H<,2>O等气体分子电离、分解产生大量O(<'1>D)、O(<'3>P)、OH以及HO<,2><'->、HO<,2>、O<,3>OH、OH<'->、O<,3>、H<,2>O<,2>等活性粒子。研究OH、O(<'1>D)、O(<'3>P)等活性粒子加速燃油的裂解反应,起着强化燃烧和催化作用,使爆压放热率及燃气温度等均有提高,强化了燃烧值,降低了尾气污染浓度。所达到的总体性能指标:(1)研制的常压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室,经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放电间隙的电场强度达到200kV/cm-400kV/cm;放电间隙中的电子从外加电场获得的平均能量达到16eV-30eV;活性离子浓度达到18%wt。(2)研制的高频高压电源设备,经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输入电压三相电压380V/50Hz:最高输出电压10kV;逆变频率10kHz-20kHz可调;最大输出功率20kW,效率>80%。(3)在4120-SG柴油机(4缸,输出功率为66kW,比原定试验用1135柴油机输出功率14.7kW高4.5倍)试验达到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节油率1%-2%;排放尾气中CO浓度1F降12%-19%,CH浓度下降9.5%-20%;C(碳粒浓度)下降17.4%。应用范围:在船舶、油田有着巨大市场。市场及经济效益预测:该课题研究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掌握了常压或高气压下强电场气体电离放电方法,突破了现在气体弱电离放电的限制,实现了强电离放电。强电离放电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大量高浓度活性离子,可以实现在分子、原子层次上加工新分子、新物质、新材料。可以把O<,2>、H<,2>O直接加工成高浓度(12%wt)的羟基自由基,是治理压载水(外来生物入侵)、赤潮唯一有效的新方法;也可用于把火力发电厂的烟气中SO,加工成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为治理“酸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行的新方法。它还可以用于飞行器、船舶的等离子体隐身、化工合成、材料表面改性、加工新燃料等领域中去。在船舶、油田有着巨大市场,仅以节油5%计,中国船用柴油机采用强电离放电强化柴油机燃烧方法,每年就能节省十余万吨柴油,仅该项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以上。同时又大大改善了尾气污染程度。已使用推广情况:由于该项目的超临界电场放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进展,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气压下强电场电离气体的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6003001)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方法研究(批准号699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