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13035]凤尾茶饮品专利项目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饮料类

类型: 发明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ZL200610010796.4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贾其政

进入空间

所在地:00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国家专利项目凤尾茶饮料简介;该项目获第十八届国家发明奖 专利号:ZL200610010796.4 本发明是一种凤尾茶和它的制法,它以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凤尾茶全草为原料,经真空微波低温杀青、干燥、灭菌、粉碎而成的粉末茶包或者经高温水浸泡,加调料溶混后的水溶液饮料。制法是将新鲜凤尾茶进行捡选,去除腐枝败叶,用清水漂洗,甩干吸附水份;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杀青、灭虫灭菌;研磨成茶粉包装成茶包,供开水冲泡,或高温浸泡、过滤、澄清后加纯净水、糖、蜂蜜、维生素混匀而成液体饮料。 本发明的饮品具有绿色环保、口味多样、饮用方便、干净卫生、保质期长、能提高野生凤尾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 凤尾茶饮品及制法: 该专利项目是以云南贵州所特有的纯野生状态的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东紫苏Elsholtzid bodinicri ran‘t的全草为唯一原料,经科学加工提纯,配伍辅料(纯净水、白砂糖4%、纯天然蜂蜜4‰、维生素)经现代先进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热灌装、密封所得。 其特点: 俱有“发散、解表、什清阳、清肝热、治感冒、头重痛、肝炎、目痛、头晕痛”及“理气和胃、咽喉痛、消化不良”等保健功效。 注:以上见中药大词典第489页凤尾茶 该产品色泽清亮自然、清澈透明、生泽润喉、口感细腻,保留有凤尾茶特有的清香,回味悠长。汤色自然天成,绝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其原料纯天然野生,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可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该技术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仅以饮品(不计包装及其他生产、管理等成本)即原料及辅料计算500毫升饮料成本不到0.10元,而茶饮料市场参考价在2.00~3.00元之间。其最终生产、销售毛利达200%以上,目前茶饮料市场而且目前规模企业的茶饮料都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4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设备以目前德国进口最先进生产设备,1600万元人民币,其余作为征地、建厂、原料采购、流动资金等费用。 建厂周期预计6个月,建投产后,一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销售收入可达亿元,上缴税收可达千万,具备经济、社会及环保多重效益。 请相关部门给予审查、立项、尽早实施。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茶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2004年全国饮料总产量比上年提高了22.66%达到了2912.43万吨。 2005年全国共生产茶饮料308.9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4%软饮料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49.94亿元,利润达201.13亿元,产、销量均超过碳酸饮料,成长为饮料行业最大的产、销市场。 2006年1至6月中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827.3亿元,同期增长35.39%产品销售收入达1817.68,同期增长25.57%。 在竞争激烈的茶饮料市场,雀巢、可口可乐、联合利华、沃尔玛等国外品牌对中国本土饮料的冲击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企业走出国门的阻力也逐渐减少,起步晚,基础薄的中国茶饮料业如何应对新型条件下的竞争?挑战?谁能够认准行业发展的脉络?把握市场先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产品营销策略?谁就能够在充满无限商机、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大市场上成为真正的赢家。 效益分析: 按1.2亿投入计算: 年工业生产成本:按312天/年,24小时/天,小时30000瓶/500毫升,装机250千瓦,耗电系数0.8,电价0.585元/度,煤140元/吨,水0.06元/立方。 水费:350立方×312天×0.06元=0.65万元; 电费:250千瓦×0.8×312天×24时×0.585元=87.61万元; 人工工资:140人×800元×12月=134.4万元; 折旧费:十年折旧12000×10%=1200万元; 四年偿清,年息:12000×0.06875=825万元(现行3-5年贷款利息0.4875); PET瓶成本0.38元/瓶;计24时×312天×3万瓶×0.38元=8536.32万元; 茶饮料液体成本0.10元/500毫升;计24时×312天×3万瓶×0.10元=2246.4万元; 产品包装箱1.20元/箱,计;24时×312天×3万瓶÷24瓶×1.20元=1123.2万元; 运杂费及销售费120元/吨,计24时×312天×3万瓶÷2000瓶×120元=1347.84万元; 原煤费消耗费140元/吨,8吨/天,计312天×8吨×140元=34.94万元; 年生产、管理、销售成本合计:15536.36万元。 年销售额:312天×时24×3万瓶×销售价1.80元/瓶=40435.2万元。 单位生产、销售成本:15536.36÷22464=0.69元/瓶; 单位生产、销售利润:1.80÷0.69=260%; 年生产、销售利润:40435.2-15536.36=24898.84万元; 上缴税金:增值税40435.2×0.106=4286.13万元; 城建、附加税40435.2×0.08=3234.82万元; 企业所得税:(40435.2-15536.36-7520.95)×0.25=4344.47万元 税金合计:7520.95+4344.47=11865.42万元。 完税后纯利润:40435.2-15536.36-11865.42=13033.42万元/年。 利税合计:13033.42+11865.42=24898.84万元/年。 项目投产当年收回全部投资后尚有1000余万元纯利润。 厂房条件建议: 方案:1)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征地40亩640万;10吨锅炉60万、土建及配套安装800万;吹瓶设备90万;膜过滤没备60万;进口德国KHS无菌灌装生产线1600万;附属除尘设备90、不可预见费用60万;原材料采购640万;生产流动资金900万;培训员工及办齐相关证件、前期营销等费用60万。 方案:2)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关键设备进口意大利SIPA吹瓶备、美国PAL膜过滤设备、德国KHS无菌灌装生产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销量及年利税可成倍增长。
技术投资分析: 国家专利项目凤尾茶饮料简介;该项目获第十八届国家发明奖 专利号:ZL200610010796.4 本发明是一种凤尾茶和它的制法,它以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凤尾茶全草为原料,经真空微波低温杀青、干燥、灭菌、粉碎而成的粉末茶包或者经高温水浸泡,加调料溶混后的水溶液饮料。制法是将新鲜凤尾茶进行捡选,去除腐枝败叶,用清水漂洗,甩干吸附水份;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杀青、灭虫灭菌;研磨成茶粉包装成茶包,供开水冲泡,或高温浸泡、过滤、澄清后加纯净水、糖、蜂蜜、维生素混匀而成液体饮料。 本发明的饮品具有绿色环保、口味多样、饮用方便、干净卫生、保质期长、能提高野生凤尾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 凤尾茶饮品及制法: 该专利项目是以云南贵州所特有的纯野生状态的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东紫苏Elsholtzid bodinicri ran‘t的全草为唯一原料,经科学加工提纯,配伍辅料(纯净水、白砂糖4%、纯天然蜂蜜4‰、维生素)经现代先进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热灌装、密封所得。 其特点: 俱有“发散、解表、什清阳、清肝热、治感冒、头重痛、肝炎、目痛、头晕痛”及“理气和胃、咽喉痛、消化不良”等保健功效。 注:以上见中药大词典第489页凤尾茶 该产品色泽清亮自然、清澈透明、生泽润喉、口感细腻,保留有凤尾茶特有的清香,回味悠长。汤色自然天成,绝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其原料纯天然野生,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可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该技术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仅以饮品(不计包装及其他生产、管理等成本)即原料及辅料计算500毫升饮料成本不到0.10元,而茶饮料市场参考价在2.00~3.00元之间。其最终生产、销售毛利达200%以上,目前茶饮料市场而且目前规模企业的茶饮料都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4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设备以目前德国进口最先进生产设备,1600万元人民币,其余作为征地、建厂、原料采购、流动资金等费用。 建厂周期预计6个月,建投产后,一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销售收入可达亿元,上缴税收可达千万,具备经济、社会及环保多重效益。 请相关部门给予审查、立项、尽早实施。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茶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2004年全国饮料总产量比上年提高了22.66%达到了2912.43万吨。 2005年全国共生产茶饮料308.9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4%软饮料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49.94亿元,利润达201.13亿元,产、销量均超过碳酸饮料,成长为饮料行业最大的产、销市场。 2006年1至6月中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827.3亿元,同期增长35.39%产品销售收入达1817.68,同期增长25.57%。 在竞争激烈的茶饮料市场,雀巢、可口可乐、联合利华、沃尔玛等国外品牌对中国本土饮料的冲击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企业走出国门的阻力也逐渐减少,起步晚,基础薄的中国茶饮料业如何应对新型条件下的竞争?挑战?谁能够认准行业发展的脉络?把握市场先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产品营销策略?谁就能够在充满无限商机、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大市场上成为真正的赢家。 效益分析: 按1.2亿投入计算: 年工业生产成本:按312天/年,24小时/天,小时30000瓶/500毫升,装机250千瓦,耗电系数0.8,电价0.585元/度,煤140元/吨,水0.06元/立方。 水费:350立方×312天×0.06元=0.65万元; 电费:250千瓦×0.8×312天×24时×0.585元=87.61万元; 人工工资:140人×800元×12月=134.4万元; 折旧费:十年折旧12000×10%=1200万元; 四年偿清,年息:12000×0.06875=825万元(现行3-5年贷款利息0.4875); PET瓶成本0.38元/瓶;计24时×312天×3万瓶×0.38元=8536.32万元; 茶饮料液体成本0.10元/500毫升;计24时×312天×3万瓶×0.10元=2246.4万元; 产品包装箱1.20元/箱,计;24时×312天×3万瓶÷24瓶×1.20元=1123.2万元; 运杂费及销售费120元/吨,计24时×312天×3万瓶÷2000瓶×120元=1347.84万元; 原煤费消耗费140元/吨,8吨/天,计312天×8吨×140元=34.94万元; 年生产、管理、销售成本合计:15536.36万元。 年销售额:312天×时24×3万瓶×销售价1.80元/瓶=40435.2万元。 单位生产、销售成本:15536.36÷22464=0.69元/瓶; 单位生产、销售利润:1.80÷0.69=260%; 年生产、销售利润:40435.2-15536.36=24898.84万元; 上缴税金:增值税40435.2×0.106=4286.13万元; 城建、附加税40435.2×0.08=3234.82万元; 企业所得税:(40435.2-15536.36-7520.95)×0.25=4344.47万元 税金合计:7520.95+4344.47=11865.42万元。 完税后纯利润:40435.2-15536.36-11865.42=13033.42万元/年。 利税合计:13033.42+11865.42=24898.84万元/年。 项目投产当年收回全部投资后尚有1000余万元纯利润。 厂房条件建议: 方案:1)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征地40亩640万;10吨锅炉60万、土建及配套安装800万;吹瓶设备90万;膜过滤没备60万;进口德国KHS无菌灌装生产线1600万;附属除尘设备90、不可预见费用60万;原材料采购640万;生产流动资金900万;培训员工及办齐相关证件、前期营销等费用60万。 方案:2)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关键设备进口意大利SIPA吹瓶备、美国PAL膜过滤设备、德国KHS无菌灌装生产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销量及年利税可成倍增长。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