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题
1、基于CRISPR/Cas9与MAS技术的优质、香型籼稻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前期已经利用粤禾丝苗、黄华占、五山丝苗等优质、综合抗性好的材料为受体,于2017年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Badh2(敲除载体构建、转化,转化工作已由生物公司完成),获得基因编辑转化苗300余株。获得具有香味、优质、综合性状突出的新品种或恢复系30多个,创制优良香味种质130余份。
2、优质、香型籼稻亲本的选育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发掘有利种质,包括大面积推广品种、异地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利用现有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大规模的鉴定筛选,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创制具有优异特性的育种中间材料,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不断丰富育种材料群体的遗传背景。创制在品质、抗倒伏、浓香型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具有突破的新品种材料。项目实施期间,聚合有利基因型优质香型材料1000余份,通过一年的鉴定,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材料100份进行新品种的选育,选育出香型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2份。
3、优质、香型籼稻杂交组合的配组
通过自育亲本材料,并引进其他优良不育系,进行广泛配组测交,在合肥、海南两地进行田间种植,运用分子技术,通过严格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以及对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鉴定,再利用已建立的稻米品质快速检测体系,进行大规模的筛选,育成产量、品质、抗逆、抗倒伏均得到突破的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项目实施后,3年内力争通过国审浓香型品种2个,省审品种3个,米质达到国标二级或以上。
4、优质、香型籼稻新品种的配套高产、增香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利用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对核心种质进行一致性鉴定,选出基因型纯合一致、性状典型的单株进行扩繁,形成核心种。结合新品种亲本的特征特性,探讨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体系;并在新品种试验、示范过程中,结合肥水统筹以及生态有机环境,探索出一整套香味浓郁、米质优良的完善技术体系,实现良种、良方、良态的生态种植模式。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制定安全、高产、高效的繁育技术。
5、优质、香型籼稻新品种示范推广与种子生产技术研究集成
通过对新品种的不同生态区域的示范,观察新品种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开展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摸索适宜的繁育或制种区域,制定高产高效的繁育和制种规程;建成千亩以上原原种繁育基地,为优质、香型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原种。同时,加强与粮食加工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协作与交流,实行育、繁、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快速推动育种成果的转化,让育成的品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指标:
1、利用CRISPR/Cas9与MAS技术,创制优质、香型、综合性状较好的香稻资源1000份,为香稻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2、通过杂交、回交,结合MAS技术,选育优质、香型、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材料100个以上,选育优质、香型、综合性状优良的两系不育系2个以上。
3、育成优质、香型、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10个以上。审定优质、香型新品种3-6个。
4、研发集成新品种配套的高产、增香栽培技术规程,杂交制种与亲本繁殖的生产技术规程,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相关需求信息
寻找安卓技术支持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