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2533]果蔬绿色防腐保鲜技术的开发及示范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食品包装与贮藏、果蔬贮藏与加工科学技术领域。
技术内容:果蔬采后病害损失非常严重,是世界性的突出问题。果蔬采后病害主要是由霉菌引起的。许多病原霉菌能分泌产生霉菌毒素,从而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杀菌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污染环境。因此,研究并利用生物方法替代化学杀菌剂来防治果蔬的采后病害,是一项紧迫任务。该项目针对果蔬产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研发果蔬绿色防腐保鲜技术,并将其示范应用。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从生态果园筛选分离了对果蔬采后病害具有生防效力的拮抗酵母10株,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及安全性试验,证实拮抗酵母均为安全无毒级。从生理及分子两个层面研究并揭示了拮抗酵母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机制。生理层面其机制为拮抗酵母与病原菌竞争营养与空间、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诱导果蔬抗性酶活从而增加果蔬对病害的抗性等;分子层面其机制为拮抗酵母通过提高果蔬抗性酶基因表达水平、基础代谢水平、胁迫和病程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等来提高果蔬的抗病性能。
2、提出了物理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拮抗酵母结合使用及激发子诱导培养提高拮抗酵母生防效力的方法;并揭示了其生理和分子机制。
3、研发了控制和降解果蔬真菌毒素的生物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其控制和降解的机制。
4、通过添加复合保护剂制备的拮抗酵母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酵母存活率显著提高,且对果蔬采后病害具有良好的生防效力。
5、研发和设计了多用途果蔬处理装置等与果蔬加工、贮藏保鲜相关的设备及方法,显著提高了果蔬加工处理的效率,在保证果蔬品质的同时显著延长了果蔬贮藏期。
授权专利情况: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该项目的科研成果自2012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46篇,EI收录2篇。发表的论文已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引用334次,被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学者他引199次,引用的期刊包括23种国际期刊。项目组负责人应邀为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IF4.738)、食品科学技术领域权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6.609)等撰写综述性论文。2013年10月18日的《中国科学报》、2014年4月10日的《科技日报》先后报道了项目组在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增强了中国在农产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该项目建立的果蔬采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自2016年起陆续在江苏省范围内6个农业县(区)进行推广和示范应用,新增销售额累计达4262万元,新增纯利润累计达324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该项目属于食品包装与贮藏、果蔬贮藏与加工科学技术领域。
技术内容:果蔬采后病害损失非常严重,是世界性的突出问题。果蔬采后病害主要是由霉菌引起的。许多病原霉菌能分泌产生霉菌毒素,从而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杀菌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污染环境。因此,研究并利用生物方法替代化学杀菌剂来防治果蔬的采后病害,是一项紧迫任务。该项目针对果蔬产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研发果蔬绿色防腐保鲜技术,并将其示范应用。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从生态果园筛选分离了对果蔬采后病害具有生防效力的拮抗酵母10株,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及安全性试验,证实拮抗酵母均为安全无毒级。从生理及分子两个层面研究并揭示了拮抗酵母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机制。生理层面其机制为拮抗酵母与病原菌竞争营养与空间、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诱导果蔬抗性酶活从而增加果蔬对病害的抗性等;分子层面其机制为拮抗酵母通过提高果蔬抗性酶基因表达水平、基础代谢水平、胁迫和病程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等来提高果蔬的抗病性能。
2、提出了物理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拮抗酵母结合使用及激发子诱导培养提高拮抗酵母生防效力的方法;并揭示了其生理和分子机制。
3、研发了控制和降解果蔬真菌毒素的生物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其控制和降解的机制。
4、通过添加复合保护剂制备的拮抗酵母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酵母存活率显著提高,且对果蔬采后病害具有良好的生防效力。
5、研发和设计了多用途果蔬处理装置等与果蔬加工、贮藏保鲜相关的设备及方法,显著提高了果蔬加工处理的效率,在保证果蔬品质的同时显著延长了果蔬贮藏期。
授权专利情况: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该项目的科研成果自2012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46篇,EI收录2篇。发表的论文已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引用334次,被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学者他引199次,引用的期刊包括23种国际期刊。项目组负责人应邀为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IF4.738)、食品科学技术领域权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6.609)等撰写综述性论文。2013年10月18日的《中国科学报》、2014年4月10日的《科技日报》先后报道了项目组在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增强了中国在农产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该项目建立的果蔬采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自2016年起陆续在江苏省范围内6个农业县(区)进行推广和示范应用,新增销售额累计达4262万元,新增纯利润累计达324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