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908462]广西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及抗病虫新品种选育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侧耳属食用菌优良菌株筛选及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广西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及抗病虫新品种选育”(任务书编号:桂科攻1222012-1B)。近年来广西食用菌发展迅速,但品种选育明显滞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通过对现有侧耳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明确菌种真实身份,并利用温度适应性、病虫害抗性、原材料适应性等指标进行筛选和系统评价,利用单孢杂交技术进行新种质创新和新菌株选育,从中筛选或创制出适合该区气候和原材料的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侧耳属新品种。对促进该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市场前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在广泛收集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学特征、拮抗反应、DNA分子标记等技术对侧耳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利用侧耳属食用菌的四极性异宗结合交配型,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单核菌丝的杂交配对,获得基因重组双核菌株,经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新菌株。主要性能指标:完成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建立广西首个侧耳种质资源库;驯化野生种质获得栽培用新菌株1个;通过单孢杂交技术,筛选出抗病新种质材料13份,育成抗病优良新菌株1个,集成出平菇抗病性鉴定技术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进行广西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丰富了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首次将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与抗病新品种选育相结合。首次开展金顶侧耳和桃红侧耳物种间的单孢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获得的新种质材料或杂交新菌株对细菌性褐斑病具有很强的抗性,集成出菌种抗病检测新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先进性。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种质资源评价采用形态学特征、拮抗反应、DNA分子标记等国内外采用的技术,抗病育种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技术成熟。将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与抗病新品种选育相结合,集成出的菌种抗病检测新技术,可应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和抗病育种研究,适用范围广,安全性好。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获得泡囊侧耳新菌株为高温食用菌,适宜在广西及周边省区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抗病新菌株出菇早、抗性强、产量高,适宜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栽培。在侧耳属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发掘抗病优异种质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获得一批抗病新种质资源,经试种表现出高产、抗病性强等优点, 可在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收集的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中野生种质偏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指标不够丰富,建议深入研究食用菌种质的各种性状指标,开发出更多识别灵敏的指标,特别是能够进行快速鉴定的分子指标,以加快种质的评价和新材料的开发。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侧耳属食用菌优良菌株筛选及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广西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及抗病虫新品种选育”(任务书编号:桂科攻1222012-1B)。近年来广西食用菌发展迅速,但品种选育明显滞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通过对现有侧耳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明确菌种真实身份,并利用温度适应性、病虫害抗性、原材料适应性等指标进行筛选和系统评价,利用单孢杂交技术进行新种质创新和新菌株选育,从中筛选或创制出适合该区气候和原材料的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侧耳属新品种。对促进该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市场前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在广泛收集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学特征、拮抗反应、DNA分子标记等技术对侧耳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利用侧耳属食用菌的四极性异宗结合交配型,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单核菌丝的杂交配对,获得基因重组双核菌株,经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新菌株。主要性能指标:完成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建立广西首个侧耳种质资源库;驯化野生种质获得栽培用新菌株1个;通过单孢杂交技术,筛选出抗病新种质材料13份,育成抗病优良新菌株1个,集成出平菇抗病性鉴定技术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进行广西侧耳属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丰富了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首次将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与抗病新品种选育相结合。首次开展金顶侧耳和桃红侧耳物种间的单孢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获得的新种质材料或杂交新菌株对细菌性褐斑病具有很强的抗性,集成出菌种抗病检测新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先进性。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种质资源评价采用形态学特征、拮抗反应、DNA分子标记等国内外采用的技术,抗病育种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技术成熟。将侧耳属种质资源评价与抗病新品种选育相结合,集成出的菌种抗病检测新技术,可应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和抗病育种研究,适用范围广,安全性好。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获得泡囊侧耳新菌株为高温食用菌,适宜在广西及周边省区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抗病新菌株出菇早、抗性强、产量高,适宜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栽培。在侧耳属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发掘抗病优异种质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获得一批抗病新种质资源,经试种表现出高产、抗病性强等优点, 可在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收集的广西侧耳属种质资源中野生种质偏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指标不够丰富,建议深入研究食用菌种质的各种性状指标,开发出更多识别灵敏的指标,特别是能够进行快速鉴定的分子指标,以加快种质的评价和新材料的开发。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