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4688]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天然气汽车运行试验与技术考核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汽车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2008年,由该公司联合国内知名低温设备科研院校及汽车制造、销售厂商共同申报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天然气汽车运行试验与技术考核》(课题编号:2008AA11A168),已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合同书》相关要求超额完成,并于2012年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该课题属于国家“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关于“先进能源技术”与“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重点部署项目,具有极强的技术前沿性与发展前瞻性,是增强中国在关键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对于研究与指导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应用并推广现代交通技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课题从LNG加注站的建设推广入手,兼顾系统内LNG站点设备与LNG汽车发动机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在天然气液化技术领域的微型液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复杂的混合工质液化工艺(MRC)微型化,并使微型液化技术广泛推广到油气行业的其他领域。微型液化技术具有净化,压缩,脱烃,脱碳,脱水,液化,储存,加注等全部功能。正是这种成套技术才能取代大型LNG液化厂,由管道直接取气液化天然气。微型液化厂的基本工艺单元与大型液化厂相近,但在体量上比传统液化厂小上百倍。自液化LNG加注站的第一座示范站已经于2009年在鄂尔多斯市铁西LNG加气站建成使用,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早期实验开发LNG汽车创造了条件。该类加注站使用的微型液化装置,“MiniLNG-1型”(日液化1万Nm<'3>/d)、“MiniLNG-3型”(日液化3万Nm<'3>/d)“MiniLNG-5”(日液化5Nm<'3>/d)液化装置已经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和国产化。课题组在乌海试装的“MiniLNG-1型”(日液化1万Nm<'3>/d)自液化LNG加注站运行系统稳定,经济效果良好。“MiniLNG”液化装置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验,已经实现了“MRC工艺微型化”、“模块化”、“撬装化”、“可移动”的研制目标。该类液化装置已经批量生产,并实现全国大范围推广。该项技术在2008年世界“清洁能源国际会议”曾获得“先进技术研发奖杯”。此外,课题还对LNG汽车发动机的诸多结构部件与喷射导管总成作了开发性改进,通过改进传统天然气发动机部件结构与尺寸,引入新型燃烧室设计理念,改变燃气喷射的喷气方法等,优化缸内混合气浓度场的分布,改善发动机的着火稳定性,大举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并改善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罩盖新型密封结构与火塞缸套结构,提高发动机密封可靠性与装配工艺的便利性。上述科研成果均已取得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与实用新型技术认证,并得到行业内企业广泛应用。在该课题的引导与影响下,LNG相关上述科研成果均已取得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与实用新型技术认证,并得到行业内企业广泛应用。在该课题的引导与影响下,LNG相关车企与科研院所,加强LNG相关产品的开发,有序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带动形成相关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实现天然气产业规模化推广应用。随着课题项目的深入实施,地区LNG终端加注站点的推广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拓宽中国汽车行业利用天然气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降低城市排气污染、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8年,由该公司联合国内知名低温设备科研院校及汽车制造、销售厂商共同申报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天然气汽车运行试验与技术考核》(课题编号:2008AA11A168),已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合同书》相关要求超额完成,并于2012年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该课题属于国家“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关于“先进能源技术”与“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重点部署项目,具有极强的技术前沿性与发展前瞻性,是增强中国在关键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对于研究与指导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应用并推广现代交通技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课题从LNG加注站的建设推广入手,兼顾系统内LNG站点设备与LNG汽车发动机的创新研究,特别是在天然气液化技术领域的微型液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复杂的混合工质液化工艺(MRC)微型化,并使微型液化技术广泛推广到油气行业的其他领域。微型液化技术具有净化,压缩,脱烃,脱碳,脱水,液化,储存,加注等全部功能。正是这种成套技术才能取代大型LNG液化厂,由管道直接取气液化天然气。微型液化厂的基本工艺单元与大型液化厂相近,但在体量上比传统液化厂小上百倍。自液化LNG加注站的第一座示范站已经于2009年在鄂尔多斯市铁西LNG加气站建成使用,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早期实验开发LNG汽车创造了条件。该类加注站使用的微型液化装置,“MiniLNG-1型”(日液化1万Nm<'3>/d)、“MiniLNG-3型”(日液化3万Nm<'3>/d)“MiniLNG-5”(日液化5Nm<'3>/d)液化装置已经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和国产化。课题组在乌海试装的“MiniLNG-1型”(日液化1万Nm<'3>/d)自液化LNG加注站运行系统稳定,经济效果良好。“MiniLNG”液化装置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验,已经实现了“MRC工艺微型化”、“模块化”、“撬装化”、“可移动”的研制目标。该类液化装置已经批量生产,并实现全国大范围推广。该项技术在2008年世界“清洁能源国际会议”曾获得“先进技术研发奖杯”。此外,课题还对LNG汽车发动机的诸多结构部件与喷射导管总成作了开发性改进,通过改进传统天然气发动机部件结构与尺寸,引入新型燃烧室设计理念,改变燃气喷射的喷气方法等,优化缸内混合气浓度场的分布,改善发动机的着火稳定性,大举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并改善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罩盖新型密封结构与火塞缸套结构,提高发动机密封可靠性与装配工艺的便利性。上述科研成果均已取得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与实用新型技术认证,并得到行业内企业广泛应用。在该课题的引导与影响下,LNG相关上述科研成果均已取得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与实用新型技术认证,并得到行业内企业广泛应用。在该课题的引导与影响下,LNG相关车企与科研院所,加强LNG相关产品的开发,有序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带动形成相关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实现天然气产业规模化推广应用。随着课题项目的深入实施,地区LNG终端加注站点的推广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拓宽中国汽车行业利用天然气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降低城市排气污染、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