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7893]清洁汇水流域坡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及氮磷负荷消减集成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领域:该项目属农业生态学、农业环保工程领域。
主要内容:项目属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北汉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之子课题《中药材生态种植与坡地径流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水源区中药材种植业属于传统重点产业,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多集中在15-25°坡耕地、用肥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其对进入库区的面源COD、氨氮贡献率分别约25%、50%。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中药材种植一直存在种植模式难以优化的问题。项目开展坡耕地农业生态种植、径流调控和氮磷污染多级阻控技术研究应用,实现氮磷负荷消减,有效解决了坡耕地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未得到有效利用,而随地表径流所造成的氮磷流失污染。
创新性特点:基于不同品种在氮磷和有机质养分需求、光热水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和根系水土保持作用等的差异,开发了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小流域坡地生态种植与径流调控技术,总氮、总磷消减率达36.6%和43.2%。在坡地生态种植下方,集成应用沟渠、生态塘、人工湿地三种生态处理单元,开发了坡地排水氮磷负荷削减的沟渠塘堰生态处理系统集成技术,进一步削减中药材坡地排水中24.2%的总氮和30.3的总磷。编制发布《中药材白芷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等6项十堰市地方标准,在满足药材品质、生长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控制了中药材种植业面源污染。研究示范“武当水晶软籽石榴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5年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选育的“武当水晶软籽石榴”获湖北省林木良种证。获授权专利1项《风能叠加负压通气复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另有3项专利实质审查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发表EI1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
推广应用:项目成果被国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试点项目所采纳,中央投资9000万元,且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被批复为技术支撑单位。成果已在湖北、陕西推广81.3万亩,年减少化肥用量25060吨、减少农药用量280吨,经济效益提高13—307%。近三年共项目推广应用新增销售额67364.3万元,新增利润5157.2万元,培育了3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构建了中药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推广和产业运营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技术领域:该项目属农业生态学、农业环保工程领域。
主要内容:项目属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北汉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之子课题《中药材生态种植与坡地径流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水源区中药材种植业属于传统重点产业,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多集中在15-25°坡耕地、用肥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其对进入库区的面源COD、氨氮贡献率分别约25%、50%。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中药材种植一直存在种植模式难以优化的问题。项目开展坡耕地农业生态种植、径流调控和氮磷污染多级阻控技术研究应用,实现氮磷负荷消减,有效解决了坡耕地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未得到有效利用,而随地表径流所造成的氮磷流失污染。
创新性特点:基于不同品种在氮磷和有机质养分需求、光热水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和根系水土保持作用等的差异,开发了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小流域坡地生态种植与径流调控技术,总氮、总磷消减率达36.6%和43.2%。在坡地生态种植下方,集成应用沟渠、生态塘、人工湿地三种生态处理单元,开发了坡地排水氮磷负荷削减的沟渠塘堰生态处理系统集成技术,进一步削减中药材坡地排水中24.2%的总氮和30.3的总磷。编制发布《中药材白芷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等6项十堰市地方标准,在满足药材品质、生长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控制了中药材种植业面源污染。研究示范“武当水晶软籽石榴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5年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选育的“武当水晶软籽石榴”获湖北省林木良种证。获授权专利1项《风能叠加负压通气复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另有3项专利实质审查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发表EI1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
推广应用:项目成果被国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试点项目所采纳,中央投资9000万元,且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被批复为技术支撑单位。成果已在湖北、陕西推广81.3万亩,年减少化肥用量25060吨、减少农药用量280吨,经济效益提高13—307%。近三年共项目推广应用新增销售额67364.3万元,新增利润5157.2万元,培育了3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构建了中药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推广和产业运营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