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9385]MC100新型PVC加工助剂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专用化学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石化总公司、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采用力化学新技术研制开发成功了该新型PVC加工助剂,该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95111259.7),拥有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该成果曾获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系列新型PVC加工助剂的开发成功将改变国际上ACR等加工助剂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中国独立的PVC加工助剂产业,促进中国PVC加工业的发展。该室根据用户要求可提供下列PVC加工助剂;具有阻燃抑烟功能的加工助剂;PVC-u管材、管件、门窗、板材用加工助剂;PVC软制品用加工助剂;PVC透明制品用加工助剂。特点:在改善PVC加工性能的同时,可提高PVC制品的阻燃性能,降低制品发烟量,满足了PVC化学建材对其阻燃抑烟性能的要求。促进PVC的塑化,降低其熔体粘度,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表面光洁度、耐溶剂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保证制品性能的长期稳定性能。降低了PVC透明制品的应力发白现象,提高了制品的透明度。价格低于ACR,降低了加工厂家的原材料成本。市场情况:发展PVC化学建材(管材、管件、门窗、异型材等)以节能、节钢、节木,缓解钢材、木材供需矛盾、美化居室环境是中国一项重大技术政策。中国“九五”间PVC化学建材有了较大发展,中国PVC管材、管件、门窗、板材、异型材的需求量逾50万吨,到2010年,预计PVC管材、管件和门窗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加工助剂是PVC化学建材加工行业最重要的助剂之一。按100份PVC中加入5份加工助剂计算,需加工助剂5万吨以上,到2010年需加工助剂15万吨以上。中国乃至世界使用的加工助剂均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PVC加工助剂市场几乎被国外大公司占领。面对该现状,课题组提出了通过力化学方法来改变聚氯乙烯聚集态结构和微晶结构,降低聚氯乙烯分子量以改善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实现聚氯乙烯自增塑的新思想。通过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开发既能降低PVC熔体粘度,又能缩短PVC塑化时间,并能提高塑化速率的新型加工助剂,代替进口的PVC加工助剂,形成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对促进中国PVC加工业的发展和PVC加工助剂的升级换代意义重大。通过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合成新型加工助剂无三废处理,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制得的制品长期稳定性好,避免了其它助剂由于与PVC相容性差而产生迁移,导致制品性能老化。研制的新型PVC加工助剂适应性广,不仅可作为PVC硬制品(管材、管件、门窗异型材、板材等)的加工助剂,也可作为PVC软制品(如PVC弹性体、PVC瓶、鞋用料等)的加工助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国家教委等国家和有关部委共同资助下完成的。该项目立题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采用清洁的力化学技术路线合成新型加工助剂,生产流程简单,投资少,无三废,不污染环境,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及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新型PVC加工助剂产业化奠定了充分可靠的基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观密度:≤250g/1;吸油值:≥60phr(DOP);聚合度:≤500;生产耗电:≤1000度/吨;生产规模、资金、厂房面积、人员:生产规模:300吨/年;资金:150万元;厂房面积:400平方米;人员:8人。经济效益估算:市场上ACR加工助剂售价为2.2万元/吨,课题组研制的新型PVC加工助剂按1.5成元/吨销售,效益如下:年总成本:12500元/吨×300吨=375万元。年销售收入:300吨×1500元/吨=450万元。年利润:450万元-375万元=75万元。年所得税:75万元×33%=24.75万元。年纯利润:75-24.75=50.25万元。产量增加,效益可大幅度提高。环保情况:该项日采用清洁的力化学技术路线合成新型加工助剂,生产流程简单,投资少,无三废,不污染环境。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石化总公司、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采用力化学新技术研制开发成功了该新型PVC加工助剂,该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95111259.7),拥有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该成果曾获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系列新型PVC加工助剂的开发成功将改变国际上ACR等加工助剂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中国独立的PVC加工助剂产业,促进中国PVC加工业的发展。该室根据用户要求可提供下列PVC加工助剂;具有阻燃抑烟功能的加工助剂;PVC-u管材、管件、门窗、板材用加工助剂;PVC软制品用加工助剂;PVC透明制品用加工助剂。特点:在改善PVC加工性能的同时,可提高PVC制品的阻燃性能,降低制品发烟量,满足了PVC化学建材对其阻燃抑烟性能的要求。促进PVC的塑化,降低其熔体粘度,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表面光洁度、耐溶剂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保证制品性能的长期稳定性能。降低了PVC透明制品的应力发白现象,提高了制品的透明度。价格低于ACR,降低了加工厂家的原材料成本。市场情况:发展PVC化学建材(管材、管件、门窗、异型材等)以节能、节钢、节木,缓解钢材、木材供需矛盾、美化居室环境是中国一项重大技术政策。中国“九五”间PVC化学建材有了较大发展,中国PVC管材、管件、门窗、板材、异型材的需求量逾50万吨,到2010年,预计PVC管材、管件和门窗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加工助剂是PVC化学建材加工行业最重要的助剂之一。按100份PVC中加入5份加工助剂计算,需加工助剂5万吨以上,到2010年需加工助剂15万吨以上。中国乃至世界使用的加工助剂均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PVC加工助剂市场几乎被国外大公司占领。面对该现状,课题组提出了通过力化学方法来改变聚氯乙烯聚集态结构和微晶结构,降低聚氯乙烯分子量以改善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实现聚氯乙烯自增塑的新思想。通过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开发既能降低PVC熔体粘度,又能缩短PVC塑化时间,并能提高塑化速率的新型加工助剂,代替进口的PVC加工助剂,形成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对促进中国PVC加工业的发展和PVC加工助剂的升级换代意义重大。通过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合成新型加工助剂无三废处理,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制得的制品长期稳定性好,避免了其它助剂由于与PVC相容性差而产生迁移,导致制品性能老化。研制的新型PVC加工助剂适应性广,不仅可作为PVC硬制品(管材、管件、门窗异型材、板材等)的加工助剂,也可作为PVC软制品(如PVC弹性体、PVC瓶、鞋用料等)的加工助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国家教委等国家和有关部委共同资助下完成的。该项目立题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采用清洁的力化学技术路线合成新型加工助剂,生产流程简单,投资少,无三废,不污染环境,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及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新型PVC加工助剂产业化奠定了充分可靠的基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观密度:≤250g/1;吸油值:≥60phr(DOP);聚合度:≤500;生产耗电:≤1000度/吨;生产规模、资金、厂房面积、人员:生产规模:300吨/年;资金:150万元;厂房面积:400平方米;人员:8人。经济效益估算:市场上ACR加工助剂售价为2.2万元/吨,课题组研制的新型PVC加工助剂按1.5成元/吨销售,效益如下:年总成本:12500元/吨×300吨=375万元。年销售收入:300吨×1500元/吨=450万元。年利润:450万元-375万元=75万元。年所得税:75万元×33%=24.75万元。年纯利润:75-24.75=50.25万元。产量增加,效益可大幅度提高。环保情况:该项日采用清洁的力化学技术路线合成新型加工助剂,生产流程简单,投资少,无三废,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