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3172]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2005年以来,在原环境保护部“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项目”“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项目”“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等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展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1、构建了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建立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数据库、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档案资料数据库和功能区划数据库,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估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状况,在区域自然保护区信息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2、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全面调查掌握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构建了森林生态类和内陆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首次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森林生态类和内陆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
3、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率先在国内发布实施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已连续14年监测评价全省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4、建立了山东省植被类型和植被质量遥感监测评价技术指标和方法,首次定量监测评价了山东省植被类型和植被质量的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状况。
5、建立了山东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技术指标和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价了山东省县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发现了王锦蛇、乌梢蛇、北滑蜥等山东省新记录种。
6、建立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提出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优先行动计划,并在全省发布实施,开发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
该项目研究成果《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经省政府同意,于2014年8月由原省环保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并于2016年4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率先在国内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丛书》,包括《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和《山东省生物多样性县域评估》等3册,共112万字;发表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举办技术培训班11次,培训人员2378人次,推动建立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队伍。该项成果在编制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市与生态县(市、区),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属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2005年以来,在原环境保护部“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项目”“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项目”“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等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展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1、构建了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建立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数据库、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档案资料数据库和功能区划数据库,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估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状况,在区域自然保护区信息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2、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全面调查掌握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构建了森林生态类和内陆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首次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森林生态类和内陆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状况。
3、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率先在国内发布实施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已连续14年监测评价全省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4、建立了山东省植被类型和植被质量遥感监测评价技术指标和方法,首次定量监测评价了山东省植被类型和植被质量的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状况。
5、建立了山东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技术指标和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价了山东省县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发现了王锦蛇、乌梢蛇、北滑蜥等山东省新记录种。
6、建立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提出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优先行动计划,并在全省发布实施,开发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
该项目研究成果《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经省政府同意,于2014年8月由原省环保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并于2016年4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率先在国内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丛书》,包括《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和《山东省生物多样性县域评估》等3册,共112万字;发表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举办技术培训班11次,培训人员2378人次,推动建立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队伍。该项成果在编制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市与生态县(市、区),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