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该课题为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自08年11月份正式实施以来,经过近4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进展,全面完成课题的各项指标与任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无氟烷隐性基因皮特兰猪的选育与提高.共检测了586头皮特兰后备猪,剔除nn基因型的皮特兰猪,群体中适度留存n基因,但以杂合子存在,但整个选育核心群体均为NN基因型.经过选育,共有皮特兰猪152头,其中,公猪14头,共7个血统,在用公猪7头,后备公猪7头;母猪137头,生产母猪52头,后备母猪85头.皮特兰猪于2008年~2011年间平均产仔数达9.51头,平均产活仔数达8.80头,经选育至2011年,平均产仔数达10.50头,平均产活仔数为10.00头. 2.专门化品系杜洛克猪的选育.按照体形外貌、产仔记录以及种猪性能测定的相关数据,在300多头杜洛克猪中选择100头种猪,组建核心群体,共9个血统;开展了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杜洛克猪平均生长速度达到858g/d,料肉比达到2.31,瘦肉率达到65.55%,肌内脂达到3.54%. 3.申农I号猪的选育.开展了申农I号猪的ESR基因检测.在申农I号猪群中,ESR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可分为AA,AB,BB三个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69和0.4931.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0.2639、0.4861和0.2500,但AA,AB,BB三种基因型与产仔数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产仔性能.申农I号猪自2008年至2011年间,共纯种繁殖221窝,共产仔2234头,产活仔1941头,平均产仔数10.11头/窝,平均产活仔数8.78头/窝;每窝产仔10头以上的占整个窝数的62.90%,产12头以上的占27.15%,其中,09年度达到32.50%.群体状况.经统计,到2011年11月,申农I号猪生产母猪312头,其中育种核心群体占一半以上,达到162头,包括:经产母猪119头,后备母猪26头,成年公猪10头,后备公猪7头,血统7个. 4.枫泾猪的选育.枫泾猪的繁殖性能.经统计分析,枫泾猪纯种繁殖的水平为平均产仔数:13.29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2.98头/窝;现有枫泾猪母猪群体数量120头,公猪8头,共6个血统,后备公猪6头. 5.开展了基于申农I号和枫泾猪为第一母系的杂交配套试验.配套组合的肥育及屠宰结果为:(皮o杜)*申组合:平均日增重695.37g/d,料肉比2.86;校正6~7肋膘厚2.21㎝,校正平均瘦肉率68.15%,肌内脂肪4.28%,嫩度7.94㎏·f.杜*(皮·枫)组合的分别为:713.00 g/d,2.47;2.18㎝,64.76%,3.51%,4.39㎏·f. 6.构建了以皮特兰等猪为核心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无氟烷隐性基因皮特兰猪为核心,以申农I号猪、枫泾猪、杜洛克猪为主要组成部分,构建相应的繁育体系,形成生产优质商品肉猪的2个配套组合,即申农配套组合(系)和上海I号配套组合(系).皮特兰猪作为第一父本而使用,分别进行皮*杜或杜*皮杂交公猪以及皮*枫杂交母猪的制种,用来生产(皮·杜)*申和杜*(皮·枫)商品杂交猪. 7.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针对选育所形成的配套组合,开展以饲料、饮水、疫病防控、环境以及管理为主要板块的健康养殖规范研制试验,并形成相应的养殖规范.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8名. 8.经济效益情况:课题在执行期间,已经推出或出售相关种猪近500头,配套组合1000头以上,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9.推广应用情况:选育出的皮特兰猪已经在5个猪场得到应用,其中3个猪场是原种养殖兼顾扩繁杂交,另外2个猪场主要是杂交生产与推广.向上海及周边地区推广种猪和配套组合,并向全国供种.供种范围包括上海地区、南通地区、淮安地区、广西等.在上海地区参加多次生猪科技入户工作,开展多批次的技术培训.对皮特兰猪进行了育种、制种及养殖等一系列的研究与技术集成,并摄制成科教片通过卫星频道在全国播放.
该课题为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自08年11月份正式实施以来,经过近4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进展,全面完成课题的各项指标与任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无氟烷隐性基因皮特兰猪的选育与提高.共检测了586头皮特兰后备猪,剔除nn基因型的皮特兰猪,群体中适度留存n基因,但以杂合子存在,但整个选育核心群体均为NN基因型.经过选育,共有皮特兰猪152头,其中,公猪14头,共7个血统,在用公猪7头,后备公猪7头;母猪137头,生产母猪52头,后备母猪85头.皮特兰猪于2008年~2011年间平均产仔数达9.51头,平均产活仔数达8.80头,经选育至2011年,平均产仔数达10.50头,平均产活仔数为10.00头. 2.专门化品系杜洛克猪的选育.按照体形外貌、产仔记录以及种猪性能测定的相关数据,在300多头杜洛克猪中选择100头种猪,组建核心群体,共9个血统;开展了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杜洛克猪平均生长速度达到858g/d,料肉比达到2.31,瘦肉率达到65.55%,肌内脂达到3.54%. 3.申农I号猪的选育.开展了申农I号猪的ESR基因检测.在申农I号猪群中,ESR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可分为AA,AB,BB三个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69和0.4931.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0.2639、0.4861和0.2500,但AA,AB,BB三种基因型与产仔数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产仔性能.申农I号猪自2008年至2011年间,共纯种繁殖221窝,共产仔2234头,产活仔1941头,平均产仔数10.11头/窝,平均产活仔数8.78头/窝;每窝产仔10头以上的占整个窝数的62.90%,产12头以上的占27.15%,其中,09年度达到32.50%.群体状况.经统计,到2011年11月,申农I号猪生产母猪312头,其中育种核心群体占一半以上,达到162头,包括:经产母猪119头,后备母猪26头,成年公猪10头,后备公猪7头,血统7个. 4.枫泾猪的选育.枫泾猪的繁殖性能.经统计分析,枫泾猪纯种繁殖的水平为平均产仔数:13.29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2.98头/窝;现有枫泾猪母猪群体数量120头,公猪8头,共6个血统,后备公猪6头. 5.开展了基于申农I号和枫泾猪为第一母系的杂交配套试验.配套组合的肥育及屠宰结果为:(皮o杜)*申组合:平均日增重695.37g/d,料肉比2.86;校正6~7肋膘厚2.21㎝,校正平均瘦肉率68.15%,肌内脂肪4.28%,嫩度7.94㎏·f.杜*(皮·枫)组合的分别为:713.00 g/d,2.47;2.18㎝,64.76%,3.51%,4.39㎏·f. 6.构建了以皮特兰等猪为核心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无氟烷隐性基因皮特兰猪为核心,以申农I号猪、枫泾猪、杜洛克猪为主要组成部分,构建相应的繁育体系,形成生产优质商品肉猪的2个配套组合,即申农配套组合(系)和上海I号配套组合(系).皮特兰猪作为第一父本而使用,分别进行皮*杜或杜*皮杂交公猪以及皮*枫杂交母猪的制种,用来生产(皮·杜)*申和杜*(皮·枫)商品杂交猪. 7.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针对选育所形成的配套组合,开展以饲料、饮水、疫病防控、环境以及管理为主要板块的健康养殖规范研制试验,并形成相应的养殖规范.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8名. 8.经济效益情况:课题在执行期间,已经推出或出售相关种猪近500头,配套组合1000头以上,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9.推广应用情况:选育出的皮特兰猪已经在5个猪场得到应用,其中3个猪场是原种养殖兼顾扩繁杂交,另外2个猪场主要是杂交生产与推广.向上海及周边地区推广种猪和配套组合,并向全国供种.供种范围包括上海地区、南通地区、淮安地区、广西等.在上海地区参加多次生猪科技入户工作,开展多批次的技术培训.对皮特兰猪进行了育种、制种及养殖等一系列的研究与技术集成,并摄制成科教片通过卫星频道在全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