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653603]既有建筑结构性能检测评定技术及其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建筑结构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潮流,在未来几十年内,既有建筑的改造将是中国建筑工程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经常性的管理与维护,还需要及时修缮,才能全面完成其设计所赋予的功能。与此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既有建筑,或因设计、施工、使用不当、遭受灾害、人为损坏等需要加固,或因使用功能变化需要改造,或因环境变化而需要处理等等。首先必须对建筑物在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环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方案。因此,在原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既有建筑的检测与评定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从1997年以来,课题组围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既有建筑适用性及其他性能的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编号2006BAJ03A02-02)”,围绕“建筑性能检测与评定技术”,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模型试验、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1)建立了一套既有建筑适用性评定的指标体系以及可反映不确定性的既有建筑适用性及其他性能综合评定方法:模糊综合评定方法以及突出最差指标因素的综合评定方法;2)提出了判定钢筋锈蚀的阳极极化电流方法,得到判定钢筋脱钝的统一标准,并建立了钢筋锈蚀阈值通电加速试验方法;3)基于光纤式位移传感器、高精度面阵CCD(电荷耦合元件)等测试元件,研制发明了高层建筑位移非接触式检测新技术;4)研制发明了两种建筑地面抗滑性能现场检测仪器:推拉式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测定仪和机械式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测定仪,并建立了一套建筑地面抗滑系数现场检测方法;5)提出了采用开槽法检测混凝土的工作应力,进而达到检测现存预应力的目的;6)自主研发了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钢结构的无线位移检测系统;7)编制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方法;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等多个工程及既有建筑的检测与评定中。上述部分研究成果被编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及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EI收录论文3篇,编写出版教材1本《结构试验与检测》,授权国家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参与编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1部。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杭州城市之星老厂房建筑、杭州黄龙饭店深基坑施工影响周遍建筑等30多个工程,为这些工程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分析手段和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主编的规范及研发的相关专利和软件为主要手段,该成果将为中国未来20年内即将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潮流,在未来几十年内,既有建筑的改造将是中国建筑工程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经常性的管理与维护,还需要及时修缮,才能全面完成其设计所赋予的功能。与此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既有建筑,或因设计、施工、使用不当、遭受灾害、人为损坏等需要加固,或因使用功能变化需要改造,或因环境变化而需要处理等等。首先必须对建筑物在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环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方案。因此,在原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既有建筑的检测与评定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从1997年以来,课题组围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既有建筑适用性及其他性能的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编号2006BAJ03A02-02)”,围绕“建筑性能检测与评定技术”,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模型试验、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1)建立了一套既有建筑适用性评定的指标体系以及可反映不确定性的既有建筑适用性及其他性能综合评定方法:模糊综合评定方法以及突出最差指标因素的综合评定方法;2)提出了判定钢筋锈蚀的阳极极化电流方法,得到判定钢筋脱钝的统一标准,并建立了钢筋锈蚀阈值通电加速试验方法;3)基于光纤式位移传感器、高精度面阵CCD(电荷耦合元件)等测试元件,研制发明了高层建筑位移非接触式检测新技术;4)研制发明了两种建筑地面抗滑性能现场检测仪器:推拉式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测定仪和机械式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测定仪,并建立了一套建筑地面抗滑系数现场检测方法;5)提出了采用开槽法检测混凝土的工作应力,进而达到检测现存预应力的目的;6)自主研发了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钢结构的无线位移检测系统;7)编制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方法;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等多个工程及既有建筑的检测与评定中。上述部分研究成果被编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及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EI收录论文3篇,编写出版教材1本《结构试验与检测》,授权国家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参与编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1部。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杭州城市之星老厂房建筑、杭州黄龙饭店深基坑施工影响周遍建筑等30多个工程,为这些工程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分析手段和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主编的规范及研发的相关专利和软件为主要手段,该成果将为中国未来20年内即将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