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8110]鲆鲽鱼类健康高效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开发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水产类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水产科学技术领域。在鲆鲽鱼类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普及率不到30%,主要依赖冰鲜杂鱼。现有的鲆鲽鱼饲料中存在原料选择盲目、营养不平衡、饵料系数高和添加剂技术落后、料型不适合等技术问题。该项目针对这些问题,在原料筛选、精准确定营养需求和无抗添加剂技术和饲料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制出了健康高效的粉状全价配合饲料。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精准确定了大菱鲆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需求,提出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脂肪水平为11.01%,最适蛋白水平为46.34%,降低了饲料蛋白含量5%以上,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降低了氮排放。优化了大菱鲆的蛋白源和脂肪源的配制技术,筛选出优质高效的蛋白源原料,并首次明确了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最适的动植物蛋白比为2:1,鱼油与豆油的比例为2:1,提高了消化率,显著降低肠炎的发生率,降低了饵料系数和饲料成本。形成无抗添加剂配制技术,明确了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对鲆鲽鱼的作用,并提出红鱼粉饲料中海洋红酵母的添加量为1g/kg。增强了鱼类的免疫能力,提高成活率10%,有助于鲆鲽鱼无公害生产。集成研发技术,采用超微粉碎的加工工艺,研制出可全程使用的鲆鲽鱼健康高效的粉状全价系列配合饲料并配套软颗粒饲料设备,大菱鲆饲料的全程养殖饵料系数0.92。提高了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0%以上,氨氮排放减少15%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水电、药物、折旧、人工等养殖成本。项目研发过程中,创新性地建立了“高校+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推广模式,在鲆鲽鱼的主产区-北方三省: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地区,辽宁省葫芦岛地区,山东省烟台、潍坊等地区进行了鲆鲽鱼配合饲料的推广,三年来推广鲆鲽鱼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新增利润13160万元。改变了传统的“以鱼养鱼”的鲆鲽鱼养殖模式,节约了天然的鱼类资源(减少冰鲜杂鱼32554吨以上),有利于海洋环境与资源的保持。同时提高了饲料的性能、降低了氨氮等代谢废物排泄,推动了养殖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促进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行业技术跨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在鲆鲽鱼健康、高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及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研究期间,申报专利1项,发表论文11篇,均为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培养研究生8名。2014年12月10日,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河北省教育厅主持了该项目的鉴定和验收会议。经过专家会议评审认定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属水产科学技术领域。在鲆鲽鱼类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普及率不到30%,主要依赖冰鲜杂鱼。现有的鲆鲽鱼饲料中存在原料选择盲目、营养不平衡、饵料系数高和添加剂技术落后、料型不适合等技术问题。该项目针对这些问题,在原料筛选、精准确定营养需求和无抗添加剂技术和饲料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制出了健康高效的粉状全价配合饲料。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精准确定了大菱鲆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需求,提出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脂肪水平为11.01%,最适蛋白水平为46.34%,降低了饲料蛋白含量5%以上,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降低了氮排放。优化了大菱鲆的蛋白源和脂肪源的配制技术,筛选出优质高效的蛋白源原料,并首次明确了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最适的动植物蛋白比为2:1,鱼油与豆油的比例为2:1,提高了消化率,显著降低肠炎的发生率,降低了饵料系数和饲料成本。形成无抗添加剂配制技术,明确了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对鲆鲽鱼的作用,并提出红鱼粉饲料中海洋红酵母的添加量为1g/kg。增强了鱼类的免疫能力,提高成活率10%,有助于鲆鲽鱼无公害生产。集成研发技术,采用超微粉碎的加工工艺,研制出可全程使用的鲆鲽鱼健康高效的粉状全价系列配合饲料并配套软颗粒饲料设备,大菱鲆饲料的全程养殖饵料系数0.92。提高了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0%以上,氨氮排放减少15%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水电、药物、折旧、人工等养殖成本。项目研发过程中,创新性地建立了“高校+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推广模式,在鲆鲽鱼的主产区-北方三省: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地区,辽宁省葫芦岛地区,山东省烟台、潍坊等地区进行了鲆鲽鱼配合饲料的推广,三年来推广鲆鲽鱼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新增利润13160万元。改变了传统的“以鱼养鱼”的鲆鲽鱼养殖模式,节约了天然的鱼类资源(减少冰鲜杂鱼32554吨以上),有利于海洋环境与资源的保持。同时提高了饲料的性能、降低了氨氮等代谢废物排泄,推动了养殖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促进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行业技术跨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在鲆鲽鱼健康、高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及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研究期间,申报专利1项,发表论文11篇,均为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培养研究生8名。2014年12月10日,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河北省教育厅主持了该项目的鉴定和验收会议。经过专家会议评审认定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