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4968]农业废弃物资源肥料化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肥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组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2008BAK51B02)"的支持下,创新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并与安县圣鑫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作示范推广,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为循环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臭味大、养分流失严重,复合肥配方针对性不强,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窄等难点问题,研发了"鸡粪快速腐熟除臭及养分保全技术"和"水稻及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开发技术"两项原始创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2.创新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料化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为我国集约化养殖规模大的生态区提供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该成果的推广辐射不仅降低了化肥等购买性资源的投入,而且还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废弃物对农业生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实施期间累计新增收益292万元,累计减排温室气体9117.73-11024.16吨CO2(CO2当量),节约氮、磷、钾肥22-26吨、17-20吨和13-16吨(以纯养分N、P2O5和K2O计),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448-531吨。任务重、时间紧,虽然该项目突破了一些制约循环利用的瓶颈技术,创新并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循环利用模式,且在一定区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由于农业废弃物种类在扩大、数量在快速增加,而农村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机推广部门力量薄弱、部分循环利用模式的效益还有待提高,国家在政策扶持、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方面尚未完全配套,影响了循环利用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项目组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2008BAK51B02)"的支持下,创新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并与安县圣鑫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作示范推广,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为循环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臭味大、养分流失严重,复合肥配方针对性不强,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窄等难点问题,研发了"鸡粪快速腐熟除臭及养分保全技术"和"水稻及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开发技术"两项原始创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2.创新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料化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为我国集约化养殖规模大的生态区提供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该成果的推广辐射不仅降低了化肥等购买性资源的投入,而且还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废弃物对农业生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实施期间累计新增收益292万元,累计减排温室气体9117.73-11024.16吨CO2(CO2当量),节约氮、磷、钾肥22-26吨、17-20吨和13-16吨(以纯养分N、P2O5和K2O计),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448-531吨。任务重、时间紧,虽然该项目突破了一些制约循环利用的瓶颈技术,创新并集成了"粮-(秸秆/畜禽粪便)-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循环利用模式,且在一定区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由于农业废弃物种类在扩大、数量在快速增加,而农村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机推广部门力量薄弱、部分循环利用模式的效益还有待提高,国家在政策扶持、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方面尚未完全配套,影响了循环利用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