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殷熟强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技术创新点在于:
(1)可实现多种厚度(百微米-厘米级)、复杂构型的构件加工制造;(2)可实现表面粗糙度大亚微米级的非金属难加工材料的表面抛光;(3)可实现大面积难加工材料表面微纳织构制造;(4)可实现曲面件激光精细结构制造;(5)具有提供材料精细加工研发工艺方案和设备系统开发的能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了激光制造在难加工材料领域的科技实力,跟踪满足该类材料在航空航天、信息、能源和生物科学等领域作为核心构件材料占比飞速增长的需求。
市场分析
通过激光智能化制造实现具有微纳米尺寸的特征结构的微小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实现符合设计要求的精细高硬脆难加工材料激光智能化制造对当今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功能MEMS、生物传感器、微流器件、太阳能电池、航空、军事与国防等诸多潜在领域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已有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及配套设备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部分工艺方案及研究试样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实验阶段,已成功为沈阳大陆、瑞合航天、北京振兴测试、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产业化成本效益分析
本成果的主要应用对象是常规技术难以加工的高硬脆材料,所获得的加工成果往往都具有该领域的技术“独占性”,因此,随着能源、医疗、生物、先进印刷等民用级国防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该项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