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董颖博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针对矿区地表径流和河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结合矿区流域特点,在矿区径流汇集区构建以改性生物质材料、天然矿物以及甲壳质和微生物为填充材料三级拦截箱,当地表径流流经拦截箱时,在填料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吸附径流中重金属离子,实现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有效削减。在河道构建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搭配的水生植物修复带,并辅以自主研发的生态浮床,利用不同植物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各植物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构建水生植物生态削减缓冲屏障,以进一步削减河道水体重金属。通过滨岸拦截沟和河道植物修复带,实现河道水体中重金属V、Cr、As、Cd、Pb、Hg浓度稳定低于地表II类水标准。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为依托,开发了集地表径流削减和河道植物修复于一体的矿区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套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相关技术在湖北郧西某矿区得到示范应用,第三方检测公司连续12个月监测结果显示,示范河道重金属V、Cr、As、Cd、Pb、Hg浓度稳定均低于地表II类水标准,示范效果良好且稳定。该技术可在丹江口库区乃至全国矿区流域重金属治理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转移成交价格300万元(可面谈)。
市场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矿区地表径流和河道水体中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修复,可在有色金属矿区流域重金属控制与治理工程中进行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拦截沟建设成本:850元/m;水生植物修复带建设成本:1020元/m。
成果亮点: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包括一种适用于矿山重金属污染区地表径流的拦截箱(ZL201510131624.1)、水生植物搭配种植削减入河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方法(ZL20151016817.0)、用于修复水体和底泥的水生植物固定装置(ZL201510119629.2)。
2、技术先进性:针对金属矿采选、冶炼、冶炼尾渣库导致的地表径流、小流域河道的重金属面源污染问题,开发改性多孔吸附填料负载高效吸附菌种的入河特征重金属污染拦截技术及小流域水生植物有机耦合的河道特征重金属污染削减生态缓冲屏障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可根据各矿区特征重金属种类和浓度进行灵活调整,普适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