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赵冲
所在地:湖北武汉市
由于我国许多水体淤积大量污染物形成黑臭淤泥,这些高污染底泥持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导致水质恶化,甚至形成水体黑臭现象。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要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改善水质,因此针对水体高污染底泥的治理技术有迫切的需求。目前针对高污染黑臭底泥的修复方式包括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堆场占地难以解决,原位修复主要包括原位覆盖、化学固化和生物修复等方式,均存在成本高、工程量大、效果不佳等问题,当前急需稳定高效、价格便宜、易于实施的修复技术。本研究是在前期自主研发的高污染底泥原位化学改性阻隔剂基础上,根据小试和中试应用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技术优化,改进应用工艺,提高施工简便性和效果的稳定性,达到市场化应用水平,为下一步进行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成果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 成果应用领域或实例 本技术可应用于各种高污染底泥及相关水体的修复,如黑臭河道、黑臭水塘、湖泊、景观水体、养殖水体等。
合作方式和价格
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成果产业化项目总投资主要建设及规模本技术是一项现场施工工艺,不需要生产厂房,仅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底泥阻隔改性剂复配,需要相关的施工设备如泥浆泵、搅拌机、水管等,投资小。
市场前景以及效益分析
我国许多受纳水体底泥污染严重,如在人口稠密的长三角、珠三角河网地区城市和农村,水体黑臭现象比较普遍。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因此针对水体高污染底泥的治理技术有迫切的市场需求。在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常用的底泥疏浚技术由于堆场难以解决而受到限制,因此本技术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