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05697]菌糠养殖蚯蚓项目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联系人: 天津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天津天津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蚯蚓又称地龙,是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 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土壤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据 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53.5%-65.1%,脂肪含量约为4.4%-17.38%, 碳水化合物约为11%-17.4%,灰分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约占鲜体重的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0.24%-0.188%) 等矿物质元素,所以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 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吟,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等多种药用成分, 可作为很好的药用材料;此外,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目前养殖蚯蚓,一般以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及稻草,沼 气和生活垃圾等为饲料,但这些资源或者数量少或者难以收集。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籽壳为培养基料 栽培生产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而栽培各种食用菌 类后剩下的底料-菌糠,数量也大增。据测定,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50%, 木质素降解20%,而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提高到6%-7%,脂肪含量增加1-5 倍,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微凉酚性物,少量生物碱,黄 酮,还含有肌酸多肽植物甾醇及三萜皂苷等化学物质。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菌糠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对菌糠的前处理:将食用菌的废弃培养基菌糠粉碎,喷水搅拌,使其充分 湿润,且均匀,装入发酵罐内。 2加入40-50°C水使菌糠的含水量在50%-60%,优选55%,再用80-85°C的 热空气灭菌16-20小时,优选18小时,降温至30-40°C。 3加入至少含有1*108个菌/克的菌粉,所述菌粉加入质量为菌糠干重的 1.0%-2.5%,所述菌粉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粉状毕赤酵母菌株至少一种。通入 30-40C的空气,通空气量为0.2-0.3L/min*kg菌糠干重,通空气24-36小时,然 后密闭发酵10-15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移除发酵罐,晾晒1-2天。 4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调节pH为6.0-7.0,既制成一种菌糠混合发酵制备的蚯 蚓饵料。 5采取室内养殖蚯蚓,将制备的蚯蚓饵料均匀铺在100*30*30cm的木盆里, 厚度10cm,铺好后,撒上适量的水,饵料的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将蚯蚓 均匀撒上,每平方米投放蚯蚓500g,温度保持在15-25Co蚯蚓投放一天,观察 无异常反应,19天可扩群一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项目克服了现有蚯蚓养殖培养料资源缺乏和菌糠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菌 糠混合发酵制备蚯蚓饵料为菌糠的综合利用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蚯蚓)提供了 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 应用领域:蚯蚓养殖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蚯蚓又称地龙,是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 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土壤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据 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53.5%-65.1%,脂肪含量约为4.4%-17.38%, 碳水化合物约为11%-17.4%,灰分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约占鲜体重的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0.24%-0.188%) 等矿物质元素,所以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 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吟,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等多种药用成分, 可作为很好的药用材料;此外,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目前养殖蚯蚓,一般以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及稻草,沼 气和生活垃圾等为饲料,但这些资源或者数量少或者难以收集。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籽壳为培养基料 栽培生产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而栽培各种食用菌 类后剩下的底料-菌糠,数量也大增。据测定,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50%, 木质素降解20%,而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提高到6%-7%,脂肪含量增加1-5 倍,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微凉酚性物,少量生物碱,黄 酮,还含有肌酸多肽植物甾醇及三萜皂苷等化学物质。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菌糠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对菌糠的前处理:将食用菌的废弃培养基菌糠粉碎,喷水搅拌,使其充分 湿润,且均匀,装入发酵罐内。 2加入40-50°C水使菌糠的含水量在50%-60%,优选55%,再用80-85°C的 热空气灭菌16-20小时,优选18小时,降温至30-40°C。 3加入至少含有1*108个菌/克的菌粉,所述菌粉加入质量为菌糠干重的 1.0%-2.5%,所述菌粉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粉状毕赤酵母菌株至少一种。通入 30-40C的空气,通空气量为0.2-0.3L/min*kg菌糠干重,通空气24-36小时,然 后密闭发酵10-15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移除发酵罐,晾晒1-2天。 4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调节pH为6.0-7.0,既制成一种菌糠混合发酵制备的蚯 蚓饵料。 5采取室内养殖蚯蚓,将制备的蚯蚓饵料均匀铺在100*30*30cm的木盆里, 厚度10cm,铺好后,撒上适量的水,饵料的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将蚯蚓 均匀撒上,每平方米投放蚯蚓500g,温度保持在15-25Co蚯蚓投放一天,观察 无异常反应,19天可扩群一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项目克服了现有蚯蚓养殖培养料资源缺乏和菌糠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菌 糠混合发酵制备蚯蚓饵料为菌糠的综合利用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蚯蚓)提供了 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 应用领域:蚯蚓养殖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