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飞行器是本世纪正在研发的前沿科技新 项目,它又被称作“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NSHV) ”。 这种飞行器飞行高度可达离地面20〜100km的大气 层空间,这一空间位于低轨卫星轨道的下方、一般飞 机的飞行高度的上方,包括大气平流层、中间层和部 分热层,是尚待开发的近空间区域。从科技的角度分析,高超音速飞行器同时融合了 航天和航空的诸多前沿技术,这些前沿技术与传统飞 行器技术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复杂的气动 特性;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器机体与发动机一 31 体化;飞行器机体与推进系统和飞行器结构动态之间 耦合强;飞行器模型非线性度高;飞行器飞行高度、 速度跨度大;飞行环境复杂,瞬息万变;气动特性和 气热特性变化剧烈;控制精度高,末制导难度大。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在高超声速转披边界层 气动加热机理研究上取得突破,相关结果发表在流体 力学重要期刊 Physics of Fluids: Letters, J. Fluid Meeh., AIAA J. ±,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国际学 界高度评价了该项工作,认为其构建了气动加热新原 理,对于改进高超飞行器的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高超声速边界层中的气动 加热来自于壁面摩擦力的剪切做功,该课题组运用多 种实验手段在北京大学高超声速静风洞中展开实验, 并结合理论和计算方法,发现由包括胀压粘性在内的 胀压做功过程会在转披前期产生剧烈的气动加热,其 大小可能超过完全湍流状态下的气动加热值,这一过 程与由二次模态波引起的高频压缩——膨胀过程紧密 相关。这一重要发现告诉人们,在高马赫数流动中,胀压做功特别是胀压粘性系数的作用不可忽视,准确评 估其大小对于高超转披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建模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