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王瑜
所在地:吉林长春市
项目背景:
全国农用地膜用量超过140万吨/年。由于地膜不仅具有农田保温、保墒(或保湿)和增产等功能,而且要求低成本,目前普遍采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尽管价格低廉(厚度一般为10μm以上,每亩铺膜成本50元左右),但是这种超薄地膜难以降解且很难回收(回收成本60元/亩),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田污染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刚性需求”。
PPC是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所生产的一类脂肪族聚碳酸酯,PPC中二氧化碳的重量含量在40%以上,因此是目前成本最低的人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长春应化所从1998年开始PPC的研发,现已在在PPC的低成本改性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PPC产业化生产,产品PCO2在美国销售。针对下游产品,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二氧化碳聚氨酯的系列改性技术(申报和获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制造出高熔体强度的薄膜专用料WT-100,可用于制备0.006 mm地膜,从而为低成本生物降解树脂提供的核心原料。长春应化所利用WT-100制造了的生物降解地膜(申报和获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在新疆、吉林、山东的千亩级农田试验,在玉米、西红柿、烟草、大葱等农作物上取得了成功。
经济效益:
PPC且具有最接近LLDPE的保温保墒性能,是最适合制备生物降解地膜的材料,每亩铺膜成本可降至150元,因此PPC生物降解地膜成为最便宜的生物降解地膜。另一方面,随着PPC产能的增加,规模效益逐步显现,每亩铺膜成本可降至120元左右,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将形成10万吨级生物降解农用地膜产业,不但能够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同时也推进了农用塑料的产业升级,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