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药效学评价集成创新产学研平台,编号:2013B090700010, 课题背景: 目前广东省在新药研究方面已建立了多个新药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评价平台,对新药创制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功能相对单一,研发及转化效率低。尚缺乏高效集成新药发现研究和开发研究、可快速高效评判候选药物成药性并迅速进入规范评价的一体化运做、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学研平台,特别是化合物早期成药性评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药物靶标的选择和评价大多来自国外数据,独占性药物靶标及其评价体系缺乏,自主研发的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我省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通过系统建立先进科学的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药效学评价集成创新产学研平台,对于尽可能实现“早判断,早淘汰”,避免后期淘汰造成的重大损失,提高研究经费的产出效率、保证有良好研发价值及市场前景的新药迅速进入临床评价,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技术指标:1)系统进行了筛选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靶标,建立PDEs、SIRTs各类靶标筛选体系30多种;2)围绕化合物的物化性质、早期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特性,建立了ADME等20多个成药性评价模块;3)建立大鼠、小鼠、家兔动物模型及药效学评价模型40种,建立SOP共40项; 经济指标:本课题无经济指标,但承接包括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医药企业或研发机构委托的30项新药筛选或成药性评价以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工作,体现了项目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说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成果推广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前景。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针对提高新药创制能力的两个关键环节“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药效学评价”,整合优势研究资源,建立了高效集成新药发现研究和开发研究、可快速高效评判候选药物成药性并迅速进入规范评价的一体化运做、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学研平台。 成果体现:1)申请的国际发明专利优先权(PCT)一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十项,获得专利授权6项,发表SCI论文17篇(具体见附件)。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建成了集靶标发现及验证技术、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集成化的化合物的高通量、高内涵及虚拟筛选、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估和评价为一体的创新产学研平台,并承担了20多家医药企业或研发机构委托的30多项新药筛选或成药性评价工作。3)完成了超过150个以上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价工作。包括进行了设计合成的120个靶向PDE9A的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50个靶向PDE5的化合物;从卷柏、飞龙掌血和桑白皮等中草药中发现4个抗哮喘PDE4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课题来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药效学评价集成创新产学研平台,编号:2013B090700010, 课题背景: 目前广东省在新药研究方面已建立了多个新药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评价平台,对新药创制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功能相对单一,研发及转化效率低。尚缺乏高效集成新药发现研究和开发研究、可快速高效评判候选药物成药性并迅速进入规范评价的一体化运做、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学研平台,特别是化合物早期成药性评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药物靶标的选择和评价大多来自国外数据,独占性药物靶标及其评价体系缺乏,自主研发的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我省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通过系统建立先进科学的新药成药性评估及药效学评价集成创新产学研平台,对于尽可能实现“早判断,早淘汰”,避免后期淘汰造成的重大损失,提高研究经费的产出效率、保证有良好研发价值及市场前景的新药迅速进入临床评价,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技术指标:1)系统进行了筛选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靶标,建立PDEs、SIRTs各类靶标筛选体系30多种;2)围绕化合物的物化性质、早期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特性,建立了ADME等20多个成药性评价模块;3)建立大鼠、小鼠、家兔动物模型及药效学评价模型40种,建立SOP共40项; 经济指标:本课题无经济指标,但承接包括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医药企业或研发机构委托的30项新药筛选或成药性评价以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工作,体现了项目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说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成果推广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前景。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针对提高新药创制能力的两个关键环节“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药效学评价”,整合优势研究资源,建立了高效集成新药发现研究和开发研究、可快速高效评判候选药物成药性并迅速进入规范评价的一体化运做、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学研平台。 成果体现:1)申请的国际发明专利优先权(PCT)一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十项,获得专利授权6项,发表SCI论文17篇(具体见附件)。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建成了集靶标发现及验证技术、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集成化的化合物的高通量、高内涵及虚拟筛选、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估和评价为一体的创新产学研平台,并承担了20多家医药企业或研发机构委托的30多项新药筛选或成药性评价工作。3)完成了超过150个以上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价工作。包括进行了设计合成的120个靶向PDE9A的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50个靶向PDE5的化合物;从卷柏、飞龙掌血和桑白皮等中草药中发现4个抗哮喘PDE4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