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任务来源: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文件《关于2015年农机所科研立项的通知》,项目编号为201501,项目名称为“双割台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成果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麻类纤维初加工的机械设备,具体地涉及联合收获机。麻梢联合收获系统,包括卧式割台、切碎机、饲料仓、动力及传动装置。卧式割台与主机较接,包括拨麻轮支撑架、拨麻轮、切割器、驱动箱、输集链和输送带;输集链由前下链和后上链组成,前下链、后上链平行配置,前下链将麻梢下部向右侧输送;后上链由后左上链、后右上链两段组成,左上链与前下链同速同向,将麻梢向右侧输送,为侧向输集链;后右上链与前下链方向相反,将麻梢向左旋转,横向铺放在输送带上,为反向输集链。 (3)性能指标:生产效率为2亩/小时,鲜茎出麻率≧6.2%,原麻含杂率≦0.25%,需1~2人操作。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居国内领先地位。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创造性:双带夹持输送,喂入和输出在夹持带外侧进行,平滑顺畅,不像前述的单带夹持还要转到夹持带内侧;纤维夹持输送装置在纵向与脱麻辅机倾斜完成滑切和辅助脱麻的同时,水平倾斜45度,兼顾纤维进入和输出的顺畅。 先进性:在麻园一次性完成苎麻纤维和饲料的多工序联合收获,生产效率高,可节约大量的收获成本,提高麻农经济效益。 (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该机经济效益比市场剥麻机的每年节省265.2元/亩,是人工的八倍左右。苎麻联合收获机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麻农收入,降低脱胶成本,保持生态环境,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品种改良,加强科技素养,改善生活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对促进麻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目前麻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很大,市场空间和前景更大。所以,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苎麻的种植区域化,规模化。调整麻农和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稳定和提高原麻收购价格,实行优质优价,并制定和落实保护价政策;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培训推广工作,将麻机械纳入购机补贴等手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麻产业的蓬勃发展。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苎麻联合收获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麻类纤维提取初加工设备,由于试制条件有限,样机零部件加工质量、装配样机质量未能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影响样机性能。建议加大投入,加大试验,进一步组织技术攻关,优化参数,优化结构,优化性能,加速成果转化,尽快推广应用,促进麻产业的蓬勃发展。
(1)任务来源: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文件《关于2015年农机所科研立项的通知》,项目编号为201501,项目名称为“双割台苎麻纤饲双收联合收获机”。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成果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麻类纤维初加工的机械设备,具体地涉及联合收获机。麻梢联合收获系统,包括卧式割台、切碎机、饲料仓、动力及传动装置。卧式割台与主机较接,包括拨麻轮支撑架、拨麻轮、切割器、驱动箱、输集链和输送带;输集链由前下链和后上链组成,前下链、后上链平行配置,前下链将麻梢下部向右侧输送;后上链由后左上链、后右上链两段组成,左上链与前下链同速同向,将麻梢向右侧输送,为侧向输集链;后右上链与前下链方向相反,将麻梢向左旋转,横向铺放在输送带上,为反向输集链。 (3)性能指标:生产效率为2亩/小时,鲜茎出麻率≧6.2%,原麻含杂率≦0.25%,需1~2人操作。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居国内领先地位。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创造性:双带夹持输送,喂入和输出在夹持带外侧进行,平滑顺畅,不像前述的单带夹持还要转到夹持带内侧;纤维夹持输送装置在纵向与脱麻辅机倾斜完成滑切和辅助脱麻的同时,水平倾斜45度,兼顾纤维进入和输出的顺畅。 先进性:在麻园一次性完成苎麻纤维和饲料的多工序联合收获,生产效率高,可节约大量的收获成本,提高麻农经济效益。 (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该机经济效益比市场剥麻机的每年节省265.2元/亩,是人工的八倍左右。苎麻联合收获机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麻农收入,降低脱胶成本,保持生态环境,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品种改良,加强科技素养,改善生活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对促进麻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目前麻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很大,市场空间和前景更大。所以,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苎麻的种植区域化,规模化。调整麻农和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稳定和提高原麻收购价格,实行优质优价,并制定和落实保护价政策;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培训推广工作,将麻机械纳入购机补贴等手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麻产业的蓬勃发展。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苎麻联合收获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麻类纤维提取初加工设备,由于试制条件有限,样机零部件加工质量、装配样机质量未能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影响样机性能。建议加大投入,加大试验,进一步组织技术攻关,优化参数,优化结构,优化性能,加速成果转化,尽快推广应用,促进麻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