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浙江省的海运业逐渐发展起来,石油的运输量正飞速上涨,尤其是在我国实施石油储备战略的背景下,四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中已有2个分别落户于浙江省舟山市的岙山和宁波市的镇海,因此,未来几年间,将会有大量的原油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进入到浙江省的液货码头和储备油库。我国船舶技术状态、通讯导航水平等方面与航运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使得浙江省沿海水域和石油终端将面临着巨大的油气储运风险。显然,在运输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海上油气运输风险将是石油储备战略的关键技术之一。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破舱油船液货泄漏实时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2009W10)立项于2009年6月。项目承担单位为浙江海洋学院,合作单位为浙江蛟龙集团有限公司。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拟针对破舱油船采用多相流理论来描述海洋环境中海水和原油在舱壁附近的耦合运动行为,研究液货舱结构、液货物理性质和破舱情况等因素对液货泄漏速度、泄漏总量和总泄漏时间的影响规律,总结出液货泄漏行为机理模型,并利用该数学模型为破舱油船的液货泄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实现液货泄漏行为可预测和可控制的基础上,尝试开发出适合于实船应用的液货泄漏控制技术。 针对泄漏控制技术,指标包括泄漏平均速度和总泄漏量,对于货容8000m3,面积为1m2的破孔在液面下5m的液货泄漏平均速度降低20%,总泄漏量减少30%。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提出油船水下破舱液货泄漏机理预测模型,可应用于实船泄漏实时预测;开发恒定舱压的水下破舱油品泄漏控制技术。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运用粘性动力学理论,针对破舱油船液舱内外海水和原油的耦合运动行为,应用计算机模拟、模型实验等技术手段,分析了液货舱结构、液货物理性质和破舱情况等因素对液货泄漏速度、泄漏总量与总泄漏时间的影响规律;提出来液货泄漏行为机理模型,研发了液货泄漏控制技术。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可对实船液货泄漏进行预测,为实船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此外,还可应用与船舶设计中,作为船型和油舱结构在防止泄漏和控制泄漏方面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浙江省的海运业逐渐发展起来,石油的运输量正飞速上涨,尤其是在我国实施石油储备战略的背景下,四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中已有2个分别落户于浙江省舟山市的岙山和宁波市的镇海,因此,未来几年间,将会有大量的原油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进入到浙江省的液货码头和储备油库。我国船舶技术状态、通讯导航水平等方面与航运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使得浙江省沿海水域和石油终端将面临着巨大的油气储运风险。显然,在运输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海上油气运输风险将是石油储备战略的关键技术之一。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破舱油船液货泄漏实时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2009W10)立项于2009年6月。项目承担单位为浙江海洋学院,合作单位为浙江蛟龙集团有限公司。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拟针对破舱油船采用多相流理论来描述海洋环境中海水和原油在舱壁附近的耦合运动行为,研究液货舱结构、液货物理性质和破舱情况等因素对液货泄漏速度、泄漏总量和总泄漏时间的影响规律,总结出液货泄漏行为机理模型,并利用该数学模型为破舱油船的液货泄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实现液货泄漏行为可预测和可控制的基础上,尝试开发出适合于实船应用的液货泄漏控制技术。 针对泄漏控制技术,指标包括泄漏平均速度和总泄漏量,对于货容8000m3,面积为1m2的破孔在液面下5m的液货泄漏平均速度降低20%,总泄漏量减少30%。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提出油船水下破舱液货泄漏机理预测模型,可应用于实船泄漏实时预测;开发恒定舱压的水下破舱油品泄漏控制技术。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运用粘性动力学理论,针对破舱油船液舱内外海水和原油的耦合运动行为,应用计算机模拟、模型实验等技术手段,分析了液货舱结构、液货物理性质和破舱情况等因素对液货泄漏速度、泄漏总量与总泄漏时间的影响规律;提出来液货泄漏行为机理模型,研发了液货泄漏控制技术。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可对实船液货泄漏进行预测,为实船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此外,还可应用与船舶设计中,作为船型和油舱结构在防止泄漏和控制泄漏方面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