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508630]内河智能航运(船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海洋船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以长三角水系为例,仅2009年完成水路货运量超过10亿吨,周转量超过8000亿吨公里,约占长三角地区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1/3和周转量的2/3。但目前内河航运信息管理和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致使内河航运效率相对偏低,船舶信息采集成本过高,这都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智能内河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领域目标定位及跟踪的特点,深入研究主动式RFID技术、RFID相关标准、RFID中间件、RFID数据挖掘和管理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的主动式RFID读写器和电子标签,识读距离可达600m;读写器具有高防冲突性能和数据加密,可同时对多个运动目标进行可靠识读;电子标签采用自适应无线功率技术,解决低功耗与远距离识读间的矛盾;开展RFID相关标准和行业应用规范研究,制定内河船舶RFID系统标准,建立RFID目标跟踪应用模型;研发RFID数据管理中间件,采用DDS技术实现对大量RFID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高效的运动目标轨迹跟踪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和数据挖掘功能;开发出适用于内河船舶监管、平安渔业、港口调度、船闸管理、危险化学品监管和车辆调度管理等领域中的示范应用系统。 项目成果已在浙江航道,宁波、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及泰州等地应用推广,共涉船舶1.8万艘。该成果的应用在提高水路运输安全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节省的人工成本、船舶免停靠报港节约的燃油消耗、降低的废气排放、减少的环境成本以及提高航运运输能力等计算原则,以及项目成果在路上智能交通、危险品物流监控等领域中推广应用统计,截止目前,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已经取得了1.6亿元的经济效益,减少CO2排放3.7万吨。 项目在研究过程获得各类资助9项,已经授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该项目成果于2009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鉴定,并在2008年至2011年间,获得国家级(学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拨赛金奖一次。 主动式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其独特的感知优势已得到我国企业和管理单位的认可。作为下一步的推广计划,项目成果将应用于国家发改委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应用示范”,这将快速提升我国内河航运整体信息化水平,加速航运物流一体化进程,显著提升水路交通部门防范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时掌握内河航道的实时动态运输信息能力,保障水运通道安全畅通,提高水运协同管理及综合服务质量,并在节能减排、低碳行政及物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以长三角水系为例,仅2009年完成水路货运量超过10亿吨,周转量超过8000亿吨公里,约占长三角地区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1/3和周转量的2/3。但目前内河航运信息管理和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致使内河航运效率相对偏低,船舶信息采集成本过高,这都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智能内河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领域目标定位及跟踪的特点,深入研究主动式RFID技术、RFID相关标准、RFID中间件、RFID数据挖掘和管理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的主动式RFID读写器和电子标签,识读距离可达600m;读写器具有高防冲突性能和数据加密,可同时对多个运动目标进行可靠识读;电子标签采用自适应无线功率技术,解决低功耗与远距离识读间的矛盾;开展RFID相关标准和行业应用规范研究,制定内河船舶RFID系统标准,建立RFID目标跟踪应用模型;研发RFID数据管理中间件,采用DDS技术实现对大量RFID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高效的运动目标轨迹跟踪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和数据挖掘功能;开发出适用于内河船舶监管、平安渔业、港口调度、船闸管理、危险化学品监管和车辆调度管理等领域中的示范应用系统。 项目成果已在浙江航道,宁波、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及泰州等地应用推广,共涉船舶1.8万艘。该成果的应用在提高水路运输安全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节省的人工成本、船舶免停靠报港节约的燃油消耗、降低的废气排放、减少的环境成本以及提高航运运输能力等计算原则,以及项目成果在路上智能交通、危险品物流监控等领域中推广应用统计,截止目前,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已经取得了1.6亿元的经济效益,减少CO2排放3.7万吨。 项目在研究过程获得各类资助9项,已经授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该项目成果于2009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鉴定,并在2008年至2011年间,获得国家级(学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拨赛金奖一次。 主动式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其独特的感知优势已得到我国企业和管理单位的认可。作为下一步的推广计划,项目成果将应用于国家发改委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应用示范”,这将快速提升我国内河航运整体信息化水平,加速航运物流一体化进程,显著提升水路交通部门防范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时掌握内河航道的实时动态运输信息能力,保障水运通道安全畅通,提高水运协同管理及综合服务质量,并在节能减排、低碳行政及物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