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由甘肃省科技厅青年科技基金计划资助,研究起止日期为2015.03-2017.03,课题编号为1506RJYA028,总经费2万元。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世界性栽培作物,燕麦(Avena L.)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燕麦主要分布在北方高纬度、高海拔的二阴和高寒地区,是人工草地的主要栽培草种。燕麦适宜在冷凉气候下生长,同时又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抗逆性较强,食用、饲用、医用、工业用燕麦产品层出不穷,使得燕麦产业前景非常可观。 近年来,草害问题在我国燕麦生产过程中逐渐突显,成为影响燕麦高产稳产的限制性因子。化学除草剂则是当前燕麦田除草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我国针对燕麦田除草剂的研究却十分局限。而且,目前我国市场上几乎没有适用于燕麦田的专用除草剂,多借鉴其他麦类作物除草剂,防除效果并不佳;国外有相关产品但并未在我国推广使用,其研究也多集中在除草剂对燕麦的毒性及安全性调查方面,因此,燕麦田适宜除草剂的筛选工作亟待加强。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通过设置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连续二年的皮燕麦(陇燕3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田间除草剂筛选试验,结合室内指标测定,研究不同除草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杂草防除性能以及对燕麦安全性、产量、品质、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除草剂施用后不同时期对燕麦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调控效应,探讨除草剂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土壤呼吸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研究筛选出适合燕麦田的高效除草剂包括茎叶除草剂麦喜和立清,播前土壤处理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金都尔,并进一步明确其剂量,为提高燕麦田安全栽培提供合理参考。 研究还明确了除草剂对燕麦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最终筛选的除草剂剂型施用后土壤对后茬作物的生产安全性,评价所筛选除草剂在土壤中不同时间的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除草剂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前茬燕麦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o辛酰溴其浓度分别以不超过5625 ml·hm-2及2025ml·hm-2为宜。 4.创见与创新 本项目旨在完善燕麦田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机制,研究出一套系统合理的燕麦田化学除草技术和施用剂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燕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 1套,规定了甘肃省燕麦田杂草防除术语和定义、甘肃省燕麦田主要杂草种类,杂草防治方法及技术;并初步明确除草剂对燕麦和土壤环境质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筛选生态安全型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提出“燕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DB62/T 2731-2016)1套,并发表相关燕麦田除草剂筛选、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共2篇,其中CSCD核心库1篇、 CSCD扩展库1篇。 5.社会经济效益 本课题积极参与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旨在筛选出对燕麦田和后茬作物安全、低用量、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剂量配比,研究发现茎叶除草剂麦喜和立清和人工除草在裸燕麦田的防效总体较高,药后对杂草防效在80%以上;麦喜可使燕麦干草及种子产量高达10739.0kg·hm-2和3238.3kg·hm-2。 6.历年获奖情况 本项目深入分析研究了除草剂对燕麦田的影响及安全性,为西北乃至青藏高原区域燕麦种植及杂草防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项目研究作为“青藏高原高寒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选育及其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荣获2016年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奖。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由甘肃省科技厅青年科技基金计划资助,研究起止日期为2015.03-2017.03,课题编号为1506RJYA028,总经费2万元。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世界性栽培作物,燕麦(Avena L.)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燕麦主要分布在北方高纬度、高海拔的二阴和高寒地区,是人工草地的主要栽培草种。燕麦适宜在冷凉气候下生长,同时又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抗逆性较强,食用、饲用、医用、工业用燕麦产品层出不穷,使得燕麦产业前景非常可观。 近年来,草害问题在我国燕麦生产过程中逐渐突显,成为影响燕麦高产稳产的限制性因子。化学除草剂则是当前燕麦田除草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我国针对燕麦田除草剂的研究却十分局限。而且,目前我国市场上几乎没有适用于燕麦田的专用除草剂,多借鉴其他麦类作物除草剂,防除效果并不佳;国外有相关产品但并未在我国推广使用,其研究也多集中在除草剂对燕麦的毒性及安全性调查方面,因此,燕麦田适宜除草剂的筛选工作亟待加强。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通过设置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连续二年的皮燕麦(陇燕3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田间除草剂筛选试验,结合室内指标测定,研究不同除草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杂草防除性能以及对燕麦安全性、产量、品质、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除草剂施用后不同时期对燕麦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调控效应,探讨除草剂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土壤呼吸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研究筛选出适合燕麦田的高效除草剂包括茎叶除草剂麦喜和立清,播前土壤处理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金都尔,并进一步明确其剂量,为提高燕麦田安全栽培提供合理参考。 研究还明确了除草剂对燕麦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最终筛选的除草剂剂型施用后土壤对后茬作物的生产安全性,评价所筛选除草剂在土壤中不同时间的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除草剂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前茬燕麦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o辛酰溴其浓度分别以不超过5625 ml·hm-2及2025ml·hm-2为宜。 4.创见与创新 本项目旨在完善燕麦田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机制,研究出一套系统合理的燕麦田化学除草技术和施用剂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燕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 1套,规定了甘肃省燕麦田杂草防除术语和定义、甘肃省燕麦田主要杂草种类,杂草防治方法及技术;并初步明确除草剂对燕麦和土壤环境质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筛选生态安全型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提出“燕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DB62/T 2731-2016)1套,并发表相关燕麦田除草剂筛选、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共2篇,其中CSCD核心库1篇、 CSCD扩展库1篇。 5.社会经济效益 本课题积极参与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旨在筛选出对燕麦田和后茬作物安全、低用量、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剂量配比,研究发现茎叶除草剂麦喜和立清和人工除草在裸燕麦田的防效总体较高,药后对杂草防效在80%以上;麦喜可使燕麦干草及种子产量高达10739.0kg·hm-2和3238.3kg·hm-2。 6.历年获奖情况 本项目深入分析研究了除草剂对燕麦田的影响及安全性,为西北乃至青藏高原区域燕麦种植及杂草防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项目研究作为“青藏高原高寒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选育及其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荣获2016年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