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温州大型藻类碳汇增汇技术研究”项目为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120013。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蓝色碳汇”是全球最具潜质的碳汇。藻类完成地球90%以上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大型藻类利用海水中的N、P等营养盐。温州浙南海域资源丰富,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近年来,温州藻类养殖己成为温州经济的重头戏,其规模和产值居全省前茅,其中苍南、洞头大型藻类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3年温州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温州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4年度实施计划》中指出温州将推进海洋碳汇能力建设,并建成碳汇渔业8万亩,以增加城市碳汇。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建立大型藻类碳汇计量方法学。 2、筛选高效固碳藻类品种2-3个。 3、总结大型藻类渔业的生态效应及管理对策。 三、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温州大型海藻的碳汇生态功能,从大型藻类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筛选,并提出碳汇管理对策,所有内容全面系统。 四、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大型藻类渔业碳汇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该技术适用于大型藻类渔业养殖活动。可用以指导产业发展,提高大型藻类养殖的碳汇效率,增强养殖水域的碳汇功能。同时本课题研究成果还能为渔业管理部门今后的产业导向、环境管理对策提供技术支撑,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未应用。主要是由于目前对大型藻类渔业碳汇功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仍未将大型藻类渔业碳汇纳入法定范围。 六、历年获奖情况 该研究成果无获奖。 七、成果简介 1、大型藻类渔业调查 项目组采取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温州近六年大型藻类渔业产业进行调研,调查其主要种类、产量、面积等基本情况。 2、大型藻类渔业碳汇计量研究 参照竹林碳汇计量方法学初步建立了《大型藻类渔业碳汇计量方法学》及固碳评估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温州近海大型藻类渔业碳汇的总量及其年际变化,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对洞头大型海藻的碳汇量进行预测。 3、高效固碳大型藻类品种、养殖模式筛选 项目组将来自台州椒江、福建平潭、温州洞头、舟山嵊泗的野生鼠尾藻种苗在洞头近海进行养殖,对其固碳效率进行分析,筛选了高效固碳鼠尾藻品种。利用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苍南的坛紫菜养殖实验数据,筛选了高效固碳坛紫菜品种。项目组在霓屿街道西岙海区,开展坛紫菜浮流翻转式养殖与传统插杆养殖,筛选了坛紫菜固碳效率养殖模式。 4、近海大型藻类养殖生态效应研究 项目组研究了洞头鸽尾礁羊栖菜、鼠尾藻养殖水域及其外围水域不同形态的碳储量及其变化。进行了室内养殖实验,分析了羊栖菜、鼠尾藻养殖对水体DIC、DO等含量的影响。同时根据统计资料的产量数据,分析了温州大型藻类养殖对近海水体中N、P营养盐的富集功能,即大型藻类渔业对水体富营养化减弱的生态效应。 5、近海大型藻类养殖渔业碳汇管理对策研究 在温州加快发展碳汇渔业、增加渔业的碳汇能力将大有可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减少碳排放;政府激励补偿政策的实施,增加碳汇;加强渔业碳汇科学研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温州大型藻类碳汇增汇技术研究”项目为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120013。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蓝色碳汇”是全球最具潜质的碳汇。藻类完成地球90%以上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大型藻类利用海水中的N、P等营养盐。温州浙南海域资源丰富,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近年来,温州藻类养殖己成为温州经济的重头戏,其规模和产值居全省前茅,其中苍南、洞头大型藻类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3年温州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温州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4年度实施计划》中指出温州将推进海洋碳汇能力建设,并建成碳汇渔业8万亩,以增加城市碳汇。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建立大型藻类碳汇计量方法学。 2、筛选高效固碳藻类品种2-3个。 3、总结大型藻类渔业的生态效应及管理对策。 三、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温州大型海藻的碳汇生态功能,从大型藻类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筛选,并提出碳汇管理对策,所有内容全面系统。 四、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大型藻类渔业碳汇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该技术适用于大型藻类渔业养殖活动。可用以指导产业发展,提高大型藻类养殖的碳汇效率,增强养殖水域的碳汇功能。同时本课题研究成果还能为渔业管理部门今后的产业导向、环境管理对策提供技术支撑,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未应用。主要是由于目前对大型藻类渔业碳汇功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仍未将大型藻类渔业碳汇纳入法定范围。 六、历年获奖情况 该研究成果无获奖。 七、成果简介 1、大型藻类渔业调查 项目组采取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温州近六年大型藻类渔业产业进行调研,调查其主要种类、产量、面积等基本情况。 2、大型藻类渔业碳汇计量研究 参照竹林碳汇计量方法学初步建立了《大型藻类渔业碳汇计量方法学》及固碳评估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温州近海大型藻类渔业碳汇的总量及其年际变化,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对洞头大型海藻的碳汇量进行预测。 3、高效固碳大型藻类品种、养殖模式筛选 项目组将来自台州椒江、福建平潭、温州洞头、舟山嵊泗的野生鼠尾藻种苗在洞头近海进行养殖,对其固碳效率进行分析,筛选了高效固碳鼠尾藻品种。利用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苍南的坛紫菜养殖实验数据,筛选了高效固碳坛紫菜品种。项目组在霓屿街道西岙海区,开展坛紫菜浮流翻转式养殖与传统插杆养殖,筛选了坛紫菜固碳效率养殖模式。 4、近海大型藻类养殖生态效应研究 项目组研究了洞头鸽尾礁羊栖菜、鼠尾藻养殖水域及其外围水域不同形态的碳储量及其变化。进行了室内养殖实验,分析了羊栖菜、鼠尾藻养殖对水体DIC、DO等含量的影响。同时根据统计资料的产量数据,分析了温州大型藻类养殖对近海水体中N、P营养盐的富集功能,即大型藻类渔业对水体富营养化减弱的生态效应。 5、近海大型藻类养殖渔业碳汇管理对策研究 在温州加快发展碳汇渔业、增加渔业的碳汇能力将大有可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减少碳排放;政府激励补偿政策的实施,增加碳汇;加强渔业碳汇科学研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