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49422]湖北土家族重要植物药资源、鉴定分析方法及开发利用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湖北重要土家族植物药资源、鉴定分析方法及开发利用研究”是由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原湖北省药检所、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武汉市药检所等10余家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20余年的共同艰苦努力所完成的大型横向研究项目。 本项目的应用领域属于民族医药学、中药及民族药资源与鉴定、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及中药制药产业等学科或领域。项目研究综合运用了民族植物学、植物分类学与解剖学、光谱色谱、分子标记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与原理,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通过研究,掌握了湖北土家族常用植物药的资源种类与药用经验;建立了100余种重点药材的鉴定方法;制定了数十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用现代光谱色谱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在某些种类品质鉴定分析上的价值;对代表性品种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取得2个品种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发表主要论文近90篇;主编出版了《湖北药材志》(第一卷),收载土家族药材品种100个,参编出版《中国民族药志》(第3、4卷)、《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等重要专著或标准。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与技术相比,本项目有如下特点:以药物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基源鉴定准确可靠;研究工作具有系统性。从资源调查、基源鉴定、药材鉴定分析方法研究,到应用基础(化学、药理)和新药开发研究,以及将重点药材推荐进入省级质量标准,整个研究自成体系。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发现了一批新的药用品种;首次研究报道了80余种土家族重点药材鉴定方法;经研究及推荐,使得70余个重要品种纳入《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09年版)、《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两部省级技术法规中;通过长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其他的理论性或创新性观点。 本项目对于土家药资源的保护与临床应用、应用基础研究、新药研发、质量控制与监督,保证用药的准确及安全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与潜在的经济效益。
“湖北重要土家族植物药资源、鉴定分析方法及开发利用研究”是由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原湖北省药检所、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武汉市药检所等10余家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20余年的共同艰苦努力所完成的大型横向研究项目。 本项目的应用领域属于民族医药学、中药及民族药资源与鉴定、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及中药制药产业等学科或领域。项目研究综合运用了民族植物学、植物分类学与解剖学、光谱色谱、分子标记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与原理,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通过研究,掌握了湖北土家族常用植物药的资源种类与药用经验;建立了100余种重点药材的鉴定方法;制定了数十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用现代光谱色谱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在某些种类品质鉴定分析上的价值;对代表性品种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取得2个品种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发表主要论文近90篇;主编出版了《湖北药材志》(第一卷),收载土家族药材品种100个,参编出版《中国民族药志》(第3、4卷)、《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等重要专著或标准。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与技术相比,本项目有如下特点:以药物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基源鉴定准确可靠;研究工作具有系统性。从资源调查、基源鉴定、药材鉴定分析方法研究,到应用基础(化学、药理)和新药开发研究,以及将重点药材推荐进入省级质量标准,整个研究自成体系。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发现了一批新的药用品种;首次研究报道了80余种土家族重点药材鉴定方法;经研究及推荐,使得70余个重要品种纳入《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09年版)、《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两部省级技术法规中;通过长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其他的理论性或创新性观点。 本项目对于土家药资源的保护与临床应用、应用基础研究、新药研发、质量控制与监督,保证用药的准确及安全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与潜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