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343939]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机理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机理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1260408;执行年限:2013.01-2016.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新疆是我国杏的最大最集中产区,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新疆的鲜杏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作为鲜食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杏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后熟衰老迅速,抗病能力下降,腐烂损失非常严重。而且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远离内地市场,运距长,运输时间长,加之没有先进的贮运保鲜技术作保障,杏在向疆外运输期间腐烂损失高达50%-60%,剩余的杏往往因品质劣变、货架期短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新疆鲜杏的销售范围和销量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从未见过新疆的鲜杏,在市场上尚处于空白状态。研究表明,低温冷藏可明显降低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后熟,有效抑制采后腐烂和品质下降。然而,杏果实对低温环境敏感,在低温下贮藏较长时间易引起冷害。因为冷害症状往往在离开低温条件(冷藏)转移到温暖环境中后才表现出来,因而不易及时发现;同时遭受冷害的杏果实极易受到病原菌的危害,继而引起侵染性病害,造成杏大量腐烂,因此冷害造成的杏损失很大,其危害更为严重。冷害的发生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杏果采后贮运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增强杏果采后对低温的耐受性,控制冷害的发生,已成为杏贮运产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简单酚类物质,是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的抗逆反应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中包括产热、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作用、离子吸收和转运、抗病性、种子萌发、性别分化、作物产量和糖酵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响应植物逆境反应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水杨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在水杨酸增强植物抗冷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以往的实验多以整株植物或植物的叶片、幼苗等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的是水杨酸对植物抗冷性的影响。 虽然近年对园艺产品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对杏果实贮藏期间冷害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甚少,如热处理、低温锻炼、变温处理、气调贮藏及水杨酸 、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等减轻冷害的技术都未在杏果实上获得直接的实验证据,常常是引用这些技术措施在桃和李上的所获得实验结果。因此,本课题系统研究了水杨酸浸泡处理对杏果实膜脂脂肪酸组成、活性氧代谢、内源多胺、乙烯和脱落酸含量、热激蛋白合成、细胞壁物质代谢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确定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的机理,一方面为杏果实贮藏期间冷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提高果实贮藏安全性,达到进一步提高杏果实商品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水杨酸增强采后果实低温耐受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创新点:有关如何增强杏果实采后抗冷性的研究报道很少,关于水杨酸诱导杏果实采后抗冷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以杏果实为试材,将筛选水杨酸最适作用条件和诱导低温耐受性的机理研究相结合,为杏果实冷藏期间冷害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其他果实抗冷性诱导的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成果:本课题通过对采后杏果实进行水杨酸处理,找出了影响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研究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活性氧代谢、内源多胺、乙烯生物合成、热激蛋白合成、细胞壁物质代谢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确定了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的机理,为水杨酸诱导采后果实低温耐受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项目发表了标注NSFC 资助号的期刊论文11篇,会议论文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 名,本项目已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来源: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机理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1260408;执行年限:2013.01-2016.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新疆是我国杏的最大最集中产区,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新疆的鲜杏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作为鲜食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杏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后熟衰老迅速,抗病能力下降,腐烂损失非常严重。而且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远离内地市场,运距长,运输时间长,加之没有先进的贮运保鲜技术作保障,杏在向疆外运输期间腐烂损失高达50%-60%,剩余的杏往往因品质劣变、货架期短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新疆鲜杏的销售范围和销量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从未见过新疆的鲜杏,在市场上尚处于空白状态。研究表明,低温冷藏可明显降低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后熟,有效抑制采后腐烂和品质下降。然而,杏果实对低温环境敏感,在低温下贮藏较长时间易引起冷害。因为冷害症状往往在离开低温条件(冷藏)转移到温暖环境中后才表现出来,因而不易及时发现;同时遭受冷害的杏果实极易受到病原菌的危害,继而引起侵染性病害,造成杏大量腐烂,因此冷害造成的杏损失很大,其危害更为严重。冷害的发生限制了低温贮藏技术在杏果采后贮运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增强杏果采后对低温的耐受性,控制冷害的发生,已成为杏贮运产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简单酚类物质,是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的抗逆反应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中包括产热、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作用、离子吸收和转运、抗病性、种子萌发、性别分化、作物产量和糖酵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响应植物逆境反应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水杨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在水杨酸增强植物抗冷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以往的实验多以整株植物或植物的叶片、幼苗等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的是水杨酸对植物抗冷性的影响。 虽然近年对园艺产品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对杏果实贮藏期间冷害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甚少,如热处理、低温锻炼、变温处理、气调贮藏及水杨酸 、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等减轻冷害的技术都未在杏果实上获得直接的实验证据,常常是引用这些技术措施在桃和李上的所获得实验结果。因此,本课题系统研究了水杨酸浸泡处理对杏果实膜脂脂肪酸组成、活性氧代谢、内源多胺、乙烯和脱落酸含量、热激蛋白合成、细胞壁物质代谢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确定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的机理,一方面为杏果实贮藏期间冷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提高果实贮藏安全性,达到进一步提高杏果实商品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水杨酸增强采后果实低温耐受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创新点:有关如何增强杏果实采后抗冷性的研究报道很少,关于水杨酸诱导杏果实采后抗冷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以杏果实为试材,将筛选水杨酸最适作用条件和诱导低温耐受性的机理研究相结合,为杏果实冷藏期间冷害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其他果实抗冷性诱导的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成果:本课题通过对采后杏果实进行水杨酸处理,找出了影响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研究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活性氧代谢、内源多胺、乙烯生物合成、热激蛋白合成、细胞壁物质代谢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确定了水杨酸增强杏果实采后低温耐受性的机理,为水杨酸诱导采后果实低温耐受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项目发表了标注NSFC 资助号的期刊论文11篇,会议论文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 名,本项目已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