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饲用酶营养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针对饲用酶的应面临诸多难题,如单酶种类不全,生产成本较高,复合酶复配依据不充分,饲料抗营养因子及其化学组成不清楚,加酶饲料配制缺乏营养参数,酶制剂应用技术不完善等情况,
在国家、湖北和四川部分纵向项目和企业委托横向项目支持下,以提高畜禽饲料养分利用率为主要目的,开展了饲用酶营养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成果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构建了24种不同种类及来源的常用饲料原料非淀粉多糖含量与单糖组成数据库。
(2)利用酶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和构建了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角蛋白酶等在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质量稳定、活性高的基因工程菌12株。
(3)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技术建立了液体深层发酵优化平台,实现了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饲用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使饲用酶制剂发酵酶活提高20%以上,且部分酶种发酵水平超过国内其它重点酶制剂生产企业发酵水平,同时每吨饲用酶产品可降低成本1200元左右。
(4)系统研究并揭示了酶的营养工程原理,建立了底物及底物来源与酶的动态量效模型、酶与酶的协同效应、酶与动物消化生理互作规律。
(5)构建了酶在猪、蛋鸡、肉鸡、肉鸭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当量(NEV)数据库。
(6)开发了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蛋白酶、淀粉酶、角蛋白酶等新型酶制剂产品7个,研制复合酶制剂产品10个,建立了其配套使用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不同动物加酶饲料典型配方25个。
(7)建立了豆粕、棉籽粕、血粉、羽毛粉和马铃薯蛋白体外酶解的适宜参数。
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8件;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项;获省部级奖励10项;
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9人,发表论文63篇,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
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30多家大中型饲料及养殖企业推广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66.5亿元;
产业化潜力巨大,成果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明显降低氮磷排泄污染;
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产生极其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