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基本原理为:在中药浸取液蒸发浓缩器内加入一种生理惰性固体颗粒,形成汽液固三相流。依靠处于流化状态的固体颗粒的不断干扰蒸发浓缩器加热管内的流动边界层,从而消除壁面垢层,并强化蒸发浓缩过程。
建立了单管模型实验管束中试中药浸取液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示范装置。传热面积依此为0.3m^2和1.7m^2。对于模型实验装置,更年安醇提液三相流蒸发浓缩器的总传热系数比不加颗粒时装置的总传热系数提高0.50~1.00倍;对于管束中试生产装置,总传热系数较原工业生产装置提高0.50倍;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采用三相流技术的管束中试浓缩器的蒸发强度较原工业生产装置的蒸发强度提高0.63倍,更年安水提液蒸发强度提高0.34倍;在三批更年安浸取液蒸发浓缩过程中,装置稳定运行15天后,浓缩器没有发生挂壁即结垢现象,而未加颗粒的原生产装置运行4-12天即发生挂壁现象;由于没有挂壁现象,且装置运行稳定,有利于保证中药浓缩产品质量的稳定。
中药浸取液在蒸发器加热管壁面上的挂壁现象,是中药制药厂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该项技术的开发成功,可实现中药生产的增产、节能、降耗、质量稳定、减少环境污染,且易于实现浓缩工序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符合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
面对全国众多的面临同样问题的中药生产厂家,该技术成果的市场前景是比较广阔的,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比较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