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针对城市与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加以及行车密度高的特点,成功构建了刻画轨道列车运行的形式化微分代数混杂系统表示及其计算与推理方法的一套方法和理论,并建立起了自主可控的轨道列车运行控制与分析新型形式化技术,能够预测和确认列车运行的速度、密度及安全性,基本满足轨道交通 “高速、高密、高安全”的发展要求。
项目完成的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如下:
(1)完成了对列车速度、密度及安全性预测与功能确认分析的研究,建立了预测模型和功能正确性分析的形式化方法理论;
(2)完成了列车运行控制与轨道网络及通信环境间协同的研究,建立了列车控制与轨道交通通信环境的协同形式化验证的基础理论;
(3)完成了轨道网络环境突发事件条件下列车运行协调控制研究,提出了突发事件的预测模型和验证方法理论,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的优化理论和方法;
(4)针对上述形式化符号技术的计算复杂性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缓解计算复杂性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近似形式化验证和分析方法和理论,取得很好效果。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1)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4篇,其中SCI索引论文5篇,EI索引论文15篇,其他4篇。
(2)成功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
(3)研发了一个基于近似符号化计算的形式化验证支持工具。
(4)研发出了一套基于随机微分半代数时序逻辑的新型列车运行控制预测与确认的原型系统。
(5)承办或联合承办国际学术会议4场。
(6)培养高水平人才12人,其中,在站博士后2名,获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生1人;获硕士学位3人,在读硕士生4人。
(7)项目负责人在本项目的基础上获得了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似形式化方法—实微分多项式进程代数研究(编号51369008)。
(8)项目负责人在本项目的基础上获得了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半代数混杂系统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的例证法研究 (编号11461006)。
(9)成功申报并获得物联网本科专业,成功申报并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省级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