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内蒙古拥有荒漠草原841万hm2,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7%,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原地区,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态安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基地。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尤其是过度放牧,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本研究以内蒙古小针茅荒漠草原和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比较370种荒漠草原植物的生活、生态、生境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用途,筛选出优等饲用乡土草种和适合生态修复的乡土草种共60种。
(2)通过调查阴山北麓荒漠草原植物组成和植物群落特征,形成“内蒙古荒漠草原退化特征分析”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短花针茅草原和小针茅草原共划分16个群丛组和28个群落;随着荒漠草原退化程度的加深,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和物种数,均呈降低趋势,在依据群落数量特征对退化等级做出判断时,要考虑一、二年生草本和退化指示种在群落中变化和影响。
(3)在不同放牧强度背景下,开展了4个氮素添加梯度试验,通过比较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得出以中度、重度放牧区添加氮素14 g.m-2恢复效果最佳形成研究报告1份,发表中文期刊论文3篇,编写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名,申报专利1项,申报地方标准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