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课题主要是针对“跨采空区”漏风问题、“跨采空区”连续采动问题、“跨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的选择与适用等问题,分析了原有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在“跨采空区”的不适用性,在认真研究现有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拓展,提出了一套综合适用于“跨采空区”连续采动条件下的煤炭自燃防治技术体系。
该课题结合龙口煤电有限公司梁家煤矿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数据测定,数据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
首次提出了“跨采空区”的概念,使“跨采空区”区别于以往的跨工作面而独立存在,突出了“跨采空区”连续采动工作中的自然发火的危害性,初步形成了“跨采空区”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其他相关研究的继续开展;
通过对采空区煤炭自燃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采空区煤炭自燃风险评价体系。
在新的评价模型中,权值的确定不再单纯的采用专家评价法,而使用更科学的数学方法,使风险评价量化程度提高,使数据更客观、准确。
通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研究,确定了一套采空区漏风测定方案,并在梁家煤矿做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修正了跨采空区的漏风规律,也验证了此漏风规律的准确性。
在分阶段动态均压监测系统中,课题利用各种传感器收集测点通风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地面跨站,经过分析与处理,进行显示、绘制图表和超限报警等工作,并给出经过优选的、可行的调压技术方案。
课题还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跨采空区煤炭自燃应急预案体系,分别对工作面CO气体超限、巷道自燃火灾、与旧巷相邻的采空区自燃火灾、采空区中部(或支架顶部后部)自燃火灾、采空区两道自燃火灾、开切眼或停采线自燃火灾进行了基本情况分析和应急预案的总结,丰富了煤矿防灭火应急预案体系,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有效地解决跨采空区煤炭自燃的问题。
通过控制煤炭自燃的发生,减少煤炭自燃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稳定矿井生产秩序,并为井下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同时可显著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