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造成了大量的地面沉降,成为制约矿区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精准的监测矿区沉降是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获取精准的矿区沉陷信息,开展了InSAR矿区沉降的广域检测与精准监测的技术攻关,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InSAR矿区沉降监测受复杂环境影响导致的监测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面向采煤工作面的精细化监测分析方法,建立了低相干区的三级滤波方法以及InSAR残余相位误差校正方法,构建了矿区沉降三维建模的数学方法,提升了InSAR矿区沉降监测的精度。
2)针对从大幅宽InSAR干涉图中自动识别与检测矿区沉陷盆地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和SVM分类器的沉陷盆地自动检测方法,构建了自适应样本分配的轻量化检测模型,首次实现了宽刈幅InSAR干涉图沉陷盆地的自动检测,正确检出率达89%。
针对在InSAR矿区沉降中由于地表条件、时间失相干等引起的干涉条纹间断或缺失的现象,提出了一种GVF-Snake边界探测的相位解缠方法,通过U-Net神经网络进行相位解缠,提高InSAR矿区沉降监测的可靠性。
成果依托国家863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突破了InSAR技术在广域范围的矿区沉降的精准监测,构建了完整的适合于矿区沉降精准监测的InSAR实用化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
共取得7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发表高水平论文28篇,其中SCI/EI检索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