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4304]奈拉滨新药技术转让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小试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山东中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空间
所在地:山东济南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奈拉滨新药(山东中天医药)技术转让
一、药物基本情况
1.1申报类型及进度:已完成产品小试,属化药申请3.1类
1.2通用名:奈拉滨
1.3英文名称:nelarabine
1.4成份:奈拉滨
1.5规格:250mg/50ml
1.6适应症:用于至少接受过两种化学疗法之后病情复发或对药物无应答的T细胞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
1.7用法用量:成人推荐剂量1500 mg/m²,静脉输注2小时,21天为一疗程,在第1、3、5天给药,无需稀释。儿童推荐剂量为650mg/m²,静脉输注1小时,21天为一疗程,连续输注5天,无需稀释。成人儿童的推荐治疗期未明确,临床试验中,除非患者病情加重,不能耐受毒性,即将进行骨髓移植或不再进行治疗。
1.8适应症:用于治疗至少两种治疗方案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
二、项目特点
奈拉滨为脱氧鸟苷类似物9-β-阿糖鸟嘌呤(ara-G)的前药,ara-G水溶性差,加甲氧基为本药,在体内它被腺苷脱胺酶催化,脱甲氧基成为ara-G,经脱氧鸟苷激酶和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依次单磷酸化生成活性的5’-三磷酸ara-GTP,白血病母细胞中蓄积ara-GTP,PNP缺乏导致dGTP选择性地在T细胞中积累,而dGTP在B细胞中迅速降解,使其在B细胞中无堆积。细胞内dGTP的堆积可抑制DNA合成,阿糖鸟苷可选择性地毒杀T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其他作用机制可能为奈拉滨的细胞毒性和系统毒性。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通常发病于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青年,较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太常见。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认为是同样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通常用长春新碱、强的松、蒽环类抗生素、天冬酰胺酶、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治疗,通常预后复发。
三、国内外研发状况
2005年10月28日FDA快速通道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奈拉滨在美国上市。
四、知识产权状况
本品制备方法及用于抗病毒治疗的中国专利于1988.05.27申请,已授权,2002.4.23申请保护期延长至2008.5.26。目前可以审报。
五、推荐依据及理由
本药单药抗T细胞淋巴瘤较强,血液毒性低。
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2种很难治疗的疾病。据葛兰素统计,每年新增1600例病例,而其中的500例患者将会死亡。FDA咨询小组成员们认为,,这2种致命的疾病恶化速度非常快。
奈拉滨新药(山东中天医药)技术转让
一、药物基本情况
1.1申报类型及进度:已完成产品小试,属化药申请3.1类
1.2通用名:奈拉滨
1.3英文名称:nelarabine
1.4成份:奈拉滨
1.5规格:250mg/50ml
1.6适应症:用于至少接受过两种化学疗法之后病情复发或对药物无应答的T细胞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
1.7用法用量:成人推荐剂量1500 mg/m²,静脉输注2小时,21天为一疗程,在第1、3、5天给药,无需稀释。儿童推荐剂量为650mg/m²,静脉输注1小时,21天为一疗程,连续输注5天,无需稀释。成人儿童的推荐治疗期未明确,临床试验中,除非患者病情加重,不能耐受毒性,即将进行骨髓移植或不再进行治疗。
1.8适应症:用于治疗至少两种治疗方案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
二、项目特点
奈拉滨为脱氧鸟苷类似物9-β-阿糖鸟嘌呤(ara-G)的前药,ara-G水溶性差,加甲氧基为本药,在体内它被腺苷脱胺酶催化,脱甲氧基成为ara-G,经脱氧鸟苷激酶和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依次单磷酸化生成活性的5’-三磷酸ara-GTP,白血病母细胞中蓄积ara-GTP,PNP缺乏导致dGTP选择性地在T细胞中积累,而dGTP在B细胞中迅速降解,使其在B细胞中无堆积。细胞内dGTP的堆积可抑制DNA合成,阿糖鸟苷可选择性地毒杀T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其他作用机制可能为奈拉滨的细胞毒性和系统毒性。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通常发病于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青年,较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太常见。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认为是同样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通常用长春新碱、强的松、蒽环类抗生素、天冬酰胺酶、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治疗,通常预后复发。
三、国内外研发状况
2005年10月28日FDA快速通道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奈拉滨在美国上市。
四、知识产权状况
本品制备方法及用于抗病毒治疗的中国专利于1988.05.27申请,已授权,2002.4.23申请保护期延长至2008.5.26。目前可以审报。
五、推荐依据及理由
本药单药抗T细胞淋巴瘤较强,血液毒性低。
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2种很难治疗的疾病。据葛兰素统计,每年新增1600例病例,而其中的500例患者将会死亡。FDA咨询小组成员们认为,,这2种致命的疾病恶化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