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任务来源 自选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为农业—水产(中草药开发及应用),技术原理即以传统中草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产学和中草药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利用中草药经现代化的提取分离技术,筛选出中草药中对水产动物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3)性能指标 所用复方由茵陈、地锦草、大黄、黄芩、白术、党参、板蓝根等多味中草药组成。 要求性能指标: 1.采用连续提取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防治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中草药复方的最佳提取条件; 2.中草药复方提取液对患病鱼类的防治药效试验及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3.复方提取液对患病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试验研究; 4.采用药物累积法进行中草药复方提取液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达到性能指标: 1.得出该中草药复方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用12倍用量的65﹪的乙醇76℃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3h为最佳方案,最佳提取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是17.432mg/g,复方提取液抑菌效果很好。 2.得出复方提取液的药物防治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数据,测定投喂前后血清生化指标中转氨酶浓度变化,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对正常鱼体的肝脏有保护作用,同时对鱼类败血病病原菌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恢复和治疗作用。 3.得出复方提取液对病鱼血液生理生化机能的恢复情况数据,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对正常鱼体的肝脏有保护作用,同时对鱼类败血病病原菌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恢复和治疗作用。 4.得出复方提取液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复方提取液的24h LC50=1.207g/ml,48hLC50=1.101g/ml,安全剂量0.785g/kg。表观药动学参数:零时药物浓度C0=1.4817g/kg,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el=0.1063 h-1,半衰期t1/2=6.0113 h,清除率CLb= 0.5851g.h/kg,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13.9388g.h/kg,表观分布容积V= 1.9262。说明该复方提取液在鲫鱼体内代谢较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4)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 在进行防治鱼病的中草药研究方面,大多是抑菌试验和药饵防治试验。本课题根据中医中药理论及鱼类生理特点,在中草药抑菌生药药效的基础上,筛选了一种中草药复方,并对该复方总有效成分的提取、药效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进行复方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优选研究,可以将复方的有效成分尽量提取出来,以便发挥出中草药的最大药效,得出复方的最佳提取条件;复方的药效学试验可以了解复方提取物对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药效,特别是进行了从不同病程时期鱼类的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来反映药效的研究新颖,可以从药物对病鱼的肝、肾、心肌等功能的恢复作用来反映药效,中药复方提取液的药饵药效研究与生药粉末药饵相比做了改进;有关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复方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通过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旨在认识中药复方提取液的安全性及其在鱼体内的基本药物代谢参数,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复方的药效学试验进行了从不同病程时期鱼类的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来反映药效的研究新颖,可以从药物对病鱼的肝、肾、心肌等功能的恢复作用来反映药效,中药复方提取液的药饵药效研究与生药粉末药饵相比做了改进;通过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旨在认识中药复方提取液的安全性及其在鱼体内的基本药物代谢参数,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有关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复方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6)作用意义 本项目完成后,通过建立水产疾病防治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该项科技成果,可以降低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30﹪以上,该复方用来治疗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以使得鱼类由高达100﹪的死亡率降低到60﹪的死亡率以内,据初步估算,该复方若能在全国广泛应用于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降低损失4亿元以上。 该复方中草药是以天然植物等为原料,具有自然结构和活性,对机体的作用多以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其代谢物或加工废弃物回归自然,也可被微生物、酶等分解,重新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因而,中草药复方添加剂长期使用对环境无残留,它不会积累于动物体内或长期残留于水中,具有化学合成的药物无可比拟的优点,是抗生素类化学药物的理想替代品,具有不可估量的环保效益。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及前景: 从事水产中草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水产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等均为该成果推广应用单位;推广单位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拥有相关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仪器设备等。由于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生猪存栏量大,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又是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而当前对此病尚没有好的防治方法,因此该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基层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因此会影响该技术在基层单位中的应用。改进意见:在推广该成果的同时,要加强对成果推广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建议其增加仪器设备的配备。
(1)任务来源 自选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为农业—水产(中草药开发及应用),技术原理即以传统中草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产学和中草药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利用中草药经现代化的提取分离技术,筛选出中草药中对水产动物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3)性能指标 所用复方由茵陈、地锦草、大黄、黄芩、白术、党参、板蓝根等多味中草药组成。 要求性能指标: 1.采用连续提取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防治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中草药复方的最佳提取条件; 2.中草药复方提取液对患病鱼类的防治药效试验及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3.复方提取液对患病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试验研究; 4.采用药物累积法进行中草药复方提取液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达到性能指标: 1.得出该中草药复方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用12倍用量的65﹪的乙醇76℃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3h为最佳方案,最佳提取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是17.432mg/g,复方提取液抑菌效果很好。 2.得出复方提取液的药物防治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数据,测定投喂前后血清生化指标中转氨酶浓度变化,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对正常鱼体的肝脏有保护作用,同时对鱼类败血病病原菌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恢复和治疗作用。 3.得出复方提取液对病鱼血液生理生化机能的恢复情况数据,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对正常鱼体的肝脏有保护作用,同时对鱼类败血病病原菌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恢复和治疗作用。 4.得出复方提取液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复方提取液的24h LC50=1.207g/ml,48hLC50=1.101g/ml,安全剂量0.785g/kg。表观药动学参数:零时药物浓度C0=1.4817g/kg,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el=0.1063 h-1,半衰期t1/2=6.0113 h,清除率CLb= 0.5851g.h/kg,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13.9388g.h/kg,表观分布容积V= 1.9262。说明该复方提取液在鲫鱼体内代谢较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4)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 在进行防治鱼病的中草药研究方面,大多是抑菌试验和药饵防治试验。本课题根据中医中药理论及鱼类生理特点,在中草药抑菌生药药效的基础上,筛选了一种中草药复方,并对该复方总有效成分的提取、药效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进行复方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优选研究,可以将复方的有效成分尽量提取出来,以便发挥出中草药的最大药效,得出复方的最佳提取条件;复方的药效学试验可以了解复方提取物对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药效,特别是进行了从不同病程时期鱼类的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来反映药效的研究新颖,可以从药物对病鱼的肝、肾、心肌等功能的恢复作用来反映药效,中药复方提取液的药饵药效研究与生药粉末药饵相比做了改进;有关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复方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通过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旨在认识中药复方提取液的安全性及其在鱼体内的基本药物代谢参数,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复方的药效学试验进行了从不同病程时期鱼类的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来反映药效的研究新颖,可以从药物对病鱼的肝、肾、心肌等功能的恢复作用来反映药效,中药复方提取液的药饵药效研究与生药粉末药饵相比做了改进;通过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旨在认识中药复方提取液的安全性及其在鱼体内的基本药物代谢参数,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有关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复方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6)作用意义 本项目完成后,通过建立水产疾病防治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该项科技成果,可以降低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30﹪以上,该复方用来治疗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可以使得鱼类由高达100﹪的死亡率降低到60﹪的死亡率以内,据初步估算,该复方若能在全国广泛应用于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降低损失4亿元以上。 该复方中草药是以天然植物等为原料,具有自然结构和活性,对机体的作用多以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其代谢物或加工废弃物回归自然,也可被微生物、酶等分解,重新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因而,中草药复方添加剂长期使用对环境无残留,它不会积累于动物体内或长期残留于水中,具有化学合成的药物无可比拟的优点,是抗生素类化学药物的理想替代品,具有不可估量的环保效益。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及前景: 从事水产中草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水产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等均为该成果推广应用单位;推广单位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拥有相关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仪器设备等。由于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生猪存栏量大,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又是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而当前对此病尚没有好的防治方法,因此该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基层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因此会影响该技术在基层单位中的应用。改进意见:在推广该成果的同时,要加强对成果推广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建议其增加仪器设备的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