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应用示范”(课题编号:2017A040405004)。 课题背景:香山文化在地缘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地域文化。它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粤、闽、客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断融合的产物,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06年香山文化概念提出半年即“蹿红”,但随后迅速降温,近几年相关研究越来越少,犹如昙花一现。可见,香山文化“立得住”是做到了,但“推得开”有一定困难,更是没有达到“影响大”的层次。香山文化研究急需开拓新的思路和注入新的力量,这对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本课题以挖掘、研究、弘扬香山文化为主旨,利用知识管理前沿技术构建香山文化知识图谱,勾勒香山文化轮廓,归纳香山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对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力求通过弘扬和传承,对大香山经济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本课题打破单一的以文献信息为主的文化传承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在信息可视化上的优势,建立更有趣、更互动、更有吸引力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历史、文化领域数字化公共服务提供了应用示范。 性能指标:香山文化知识图谱构建有110 个知识分类(class), 其中包括4 个父类(superclass)和106 个子类(subclass), 以及2482 个知识点(individual)和67 条关系属性(property), 经过统计香山文化本体已经包含了3740 条本体数据记录。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课题利用知识管理的成熟技术对香山文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香山文化各个方面内容的香山文化知识图谱,解决了香山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复杂关系的描述、组织、检索和推理等知识管理技术问题,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服务开发的数字化技术手段。 本课题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它为研究香山文化的专家、学者提供知识检索服务,协助其对香山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系统可提供基于知识图谱的浏览、检索、分析:在文化遗产物件及抽象文化概念知识之间推荐和跳转,查询历史人物之间的知识关联,查询用户地理位置周边的文化遗产物件,以时间轴为线索浏览香山文化重要历史时间及相关文化遗产物件等,也可以插件方式定制专业性更强的个性化系统功能。这种应用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文献服务模式,是在知识服务层次上的新突破。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的成熟度: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知识图谱相关技术不够成熟 适用范围:适合人文历史领域复杂知识管理 安全性:知识图谱技术安全可靠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在以下两个场景进行了应用示范 ,研发了应用系统: (1)应用示范-1: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 香山文化的内涵包含多种元素内容极其丰富 但是相关研究孤立分散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性的信息组织 。该应用 在概述知识图谱信息组织应用基础之上 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信息组织思路 。 利用骨架法构建了基于本体的香山文化知识图谱 建立了香山文化分散研究要点之间的关联 。 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检索系统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香山文化中复杂的知识点和知识关系 勾勒出香山文化总体轮廓 。 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组织在处理领域复杂关系的分析与挖掘上有一定优势 知识图谱检索系统可视化模式丰富多彩 、 特色鲜明 。 系统网址: http://tomcat.qigetech.com/xiangshan (2)应用示范-2 广 州革命历史事件知识图谱系统 为了更高效地满足普通民众、专家学者对知识获取、知识研究的深层次需求,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香山文化历史档案文献库, 该应用立足于民国广州革命档案文献,将 香山文化 知识图谱与 广州革命历史 文献语料相关联,将传统数字图书馆从文献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换并相互结合,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语料双层检索模式,研发基于知识图谱的 数字图书馆系统 。 对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庞大的档案文献,构建更为开放式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为我国数字图书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变革开拓新的思路。 系统网址:http://www.gzknowledge.cn 存在的问题:无。 6.历年获奖情况: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获奖项的情况。 无。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应用示范”(课题编号:2017A040405004)。 课题背景:香山文化在地缘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地域文化。它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粤、闽、客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断融合的产物,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06年香山文化概念提出半年即“蹿红”,但随后迅速降温,近几年相关研究越来越少,犹如昙花一现。可见,香山文化“立得住”是做到了,但“推得开”有一定困难,更是没有达到“影响大”的层次。香山文化研究急需开拓新的思路和注入新的力量,这对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本课题以挖掘、研究、弘扬香山文化为主旨,利用知识管理前沿技术构建香山文化知识图谱,勾勒香山文化轮廓,归纳香山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对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力求通过弘扬和传承,对大香山经济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本课题打破单一的以文献信息为主的文化传承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在信息可视化上的优势,建立更有趣、更互动、更有吸引力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历史、文化领域数字化公共服务提供了应用示范。 性能指标:香山文化知识图谱构建有110 个知识分类(class), 其中包括4 个父类(superclass)和106 个子类(subclass), 以及2482 个知识点(individual)和67 条关系属性(property), 经过统计香山文化本体已经包含了3740 条本体数据记录。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课题利用知识管理的成熟技术对香山文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香山文化各个方面内容的香山文化知识图谱,解决了香山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复杂关系的描述、组织、检索和推理等知识管理技术问题,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服务开发的数字化技术手段。 本课题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时空演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它为研究香山文化的专家、学者提供知识检索服务,协助其对香山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系统可提供基于知识图谱的浏览、检索、分析:在文化遗产物件及抽象文化概念知识之间推荐和跳转,查询历史人物之间的知识关联,查询用户地理位置周边的文化遗产物件,以时间轴为线索浏览香山文化重要历史时间及相关文化遗产物件等,也可以插件方式定制专业性更强的个性化系统功能。这种应用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文献服务模式,是在知识服务层次上的新突破。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的成熟度: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知识图谱相关技术不够成熟 适用范围:适合人文历史领域复杂知识管理 安全性:知识图谱技术安全可靠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在以下两个场景进行了应用示范 ,研发了应用系统: (1)应用示范-1:香山文化知识图谱系统 香山文化的内涵包含多种元素内容极其丰富 但是相关研究孤立分散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性的信息组织 。该应用 在概述知识图谱信息组织应用基础之上 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信息组织思路 。 利用骨架法构建了基于本体的香山文化知识图谱 建立了香山文化分散研究要点之间的关联 。 基于知识图谱的香山文化检索系统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香山文化中复杂的知识点和知识关系 勾勒出香山文化总体轮廓 。 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组织在处理领域复杂关系的分析与挖掘上有一定优势 知识图谱检索系统可视化模式丰富多彩 、 特色鲜明 。 系统网址: http://tomcat.qigetech.com/xiangshan (2)应用示范-2 广 州革命历史事件知识图谱系统 为了更高效地满足普通民众、专家学者对知识获取、知识研究的深层次需求,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香山文化历史档案文献库, 该应用立足于民国广州革命档案文献,将 香山文化 知识图谱与 广州革命历史 文献语料相关联,将传统数字图书馆从文献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换并相互结合,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语料双层检索模式,研发基于知识图谱的 数字图书馆系统 。 对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庞大的档案文献,构建更为开放式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为我国数字图书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变革开拓新的思路。 系统网址:http://www.gzknowledge.cn 存在的问题:无。 6.历年获奖情况: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获奖项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