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成果运用土壤学、微生物学、肥料学和作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手段进行综合研究,针对隐性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及危害,研究开发出有效防治土传病的生物肥产品。 1、本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揭示了隐性连作障碍的成因主要有: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 2)土壤酸性:长年偏施化肥使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真菌类土传病的生长; 3) 偏施化肥:偏施化肥尤其氮肥有利于土传病菌中真菌的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提出,克服隐性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轮作或套作、合理施肥尤其是施用生物肥、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这一系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根据本项目的基础研究结果,本研究首次从健康大豆体内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及有机肥等制成生物肥(包括生物有机肥、生物复混肥)。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证明本研究的生物肥可以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番茄青枯病、冬瓜枯萎病及大豆红冠腐病等土传病害。获得发明专利1件。 3、本成果创新的技术还包括:提出采用香蕉与韭菜套作,配合施用生物肥,进一步提高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提出在基肥期和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提出生物肥与生物甲壳素配施,从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生态学角度控制土传病害。 本成果的生物有机肥已获得生产登记证1个,实现了产业化。已在广州、中山、珠海、江门、梅州、韶关和肇庆等县市进行示范、推广,每亩可节支增收350-450元,土传病害防治与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叶菜类增产约15%,瓜果类蔬菜增产约18%、青枯病减少45-70%,香蕉增产约15%、枯萎病防治效果达45-70%、节省肥料15-20%,沙田柚增产15.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成果运用土壤学、微生物学、肥料学和作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手段进行综合研究,针对隐性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及危害,研究开发出有效防治土传病的生物肥产品。 1、本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揭示了隐性连作障碍的成因主要有: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 2)土壤酸性:长年偏施化肥使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真菌类土传病的生长; 3) 偏施化肥:偏施化肥尤其氮肥有利于土传病菌中真菌的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提出,克服隐性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轮作或套作、合理施肥尤其是施用生物肥、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这一系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根据本项目的基础研究结果,本研究首次从健康大豆体内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及有机肥等制成生物肥(包括生物有机肥、生物复混肥)。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证明本研究的生物肥可以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番茄青枯病、冬瓜枯萎病及大豆红冠腐病等土传病害。获得发明专利1件。 3、本成果创新的技术还包括:提出采用香蕉与韭菜套作,配合施用生物肥,进一步提高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提出在基肥期和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提出生物肥与生物甲壳素配施,从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生态学角度控制土传病害。 本成果的生物有机肥已获得生产登记证1个,实现了产业化。已在广州、中山、珠海、江门、梅州、韶关和肇庆等县市进行示范、推广,每亩可节支增收350-450元,土传病害防治与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叶菜类增产约15%,瓜果类蔬菜增产约18%、青枯病减少45-70%,香蕉增产约15%、枯萎病防治效果达45-70%、节省肥料15-20%,沙田柚增产15.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