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94121]新型运输模式—汽车队列控制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公路运输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建立了车辆队列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加速度扰动增量因素,并将冲击(加加速度)作为状态变量。 2、研究开发了汽车队列纵向控制方法。(1)提出两种车辆跟踪控制算法:一是分层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HDMPC)算法,二是分层分布式模型预测-滑模(HDMPC-SMC)混合控制算法。(2)设计了3种队列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车辆跟踪分层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队列分布式-分层控制系统体系结构,以及队列MPC- SMC控制系统体系结构。(3)给出队列车辆加入和分离曲线规划算法,与车辆跟踪算法共同构成队列稳定与重组(加入、分离)控制方法。 3、队列上层控制器对底层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利用车辆纵向加速度自抗扰控制器(ADRC),考查了队列稳定与重组控制方法对车辆纵向动力学底层控制系统的适应性。 4、研究了队列换道重组控制方法。设计了冲击(加加速度)连续的车辆换道轨迹规划的三角函数算法;利用车辆横向运动模糊神经网络(FNN)控制器和HDMPC、HDMPC-MPC控制器研究了队列的分离-换道重组控制。 5、监督控制器主要功能逻辑设计。给出了队列控制软件系统总体架构,利用有限状态机设计了监督控制器主要功能。 6、通过仿真考查了通讯延迟对队列控制性能的影响,初步构建了基于小型车辆(移动机器人)、差分GPS(DGPS)和数传电台的汽车队列实验平台,进行了初步实验。
1、建立了车辆队列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加速度扰动增量因素,并将冲击(加加速度)作为状态变量。 2、研究开发了汽车队列纵向控制方法。(1)提出两种车辆跟踪控制算法:一是分层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HDMPC)算法,二是分层分布式模型预测-滑模(HDMPC-SMC)混合控制算法。(2)设计了3种队列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车辆跟踪分层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队列分布式-分层控制系统体系结构,以及队列MPC- SMC控制系统体系结构。(3)给出队列车辆加入和分离曲线规划算法,与车辆跟踪算法共同构成队列稳定与重组(加入、分离)控制方法。 3、队列上层控制器对底层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利用车辆纵向加速度自抗扰控制器(ADRC),考查了队列稳定与重组控制方法对车辆纵向动力学底层控制系统的适应性。 4、研究了队列换道重组控制方法。设计了冲击(加加速度)连续的车辆换道轨迹规划的三角函数算法;利用车辆横向运动模糊神经网络(FNN)控制器和HDMPC、HDMPC-MPC控制器研究了队列的分离-换道重组控制。 5、监督控制器主要功能逻辑设计。给出了队列控制软件系统总体架构,利用有限状态机设计了监督控制器主要功能。 6、通过仿真考查了通讯延迟对队列控制性能的影响,初步构建了基于小型车辆(移动机器人)、差分GPS(DGPS)和数传电台的汽车队列实验平台,进行了初步实验。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