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水稻因频遭病虫侵袭需要施用农药,而我国对施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足,仍以大容量施药为主,对靶沉积率仅20%-30%,浪费严重。亟需创新稻田农药使用技术,达到减量控害的效果。 1、探明导致稻田农药对靶沉积率低、农药用量多的关键因子 密布SiO2-蜡质突起的水稻表面疏水性极强,使水稻表面的药液沉积量极少;水稻冠层阻挡,沉积在水稻基部的药剂稀少,需增加药量确保对基部病虫的防效,造成植株上部农药剂量的巨大浪费;药液用量超出水稻最大持液量而降至稳定持液量,药液减持50%,药剂随药液流失;缺失评价混用农药防治多病虫合理性的方法,农药随意混用、混配农药再次混用,造成超量用药;农药负效应中的抗药性使原本有效的药量不再有效,再猖獗使害虫越打药越多,杀伤天敌削弱了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导致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2、创新稻田农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 润湿展布技术。率先将临界表面张力理论用于农药沉积机制的研究,确立“药液表面张力小于水稻临界表面张力”为增加农药沉积量的量化标准,提出用外源助剂调节药液表面张力,确定稻田用外源助剂的技术指标,研发助剂1项,该助剂增加农药沉积量50%;研发农药新产品1项,可减少用药50%,根据雾滴接触角变化规律创制药液沉积展布效果比对卡,方便判断助剂用量。 精准施药技术。最先用农药沉积结构的理念研究农药在水稻表面的沉积机制,确认雾滴密度主导了病虫与药剂的接触机率并影响农药使用效率,建立120±40个/cm2的雾滴标准,由此确定的药液量在水稻最大持液量内,单位药量的防效最好。确立水稻后期采用弥雾机下倾喷雾,雾滴对靶沉积率高达70%,叶背和茎杆部位的药剂沉积量从占总沉积量的15%提高到45%以上。 配方施药技术。发现共毒因子弥补了致死中量计算共毒系数时忽略害虫死亡区间的缺陷,提出共毒因子+共毒系数筛选增效配方的新方法;首提用综合效应评判混用农药防治多病虫的合理性,创建等效面评价农药三元混用综合效应的方法,筛选出14个对单一害虫增效、3个对多病虫综合效应好的优质配方,研发新产品2项。 严控农药负效应。系统研究农药对稻田害虫种群的影响和对主要天敌的风险、检测害虫抗药性,筛选出高效低毒、对天敌低风险的农药产品,连续5年在多地试验示范,根据农药特性形成使用技术,根据抗药性时空变化,2年一次列出农药主推产品。 3、集成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 集成“优质配方-精准施药-沉积展布”于一体的稻田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达到“用药少、沉积多、分布匀、效率高”的效果,年减少用药2-3次,减少药量30%以上,水稻高产稳产,稻谷无农残检出,近3年在江苏推广5700万亩,2015年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2.65%,为全省农药销量下降做出重大贡献。外省推广2625万亩。二年新增利润38.94亿元。 发表论文90篇,他引1018次,其中SCI他引90次。专著4本,参编2本。专利13件。研发推广新产品4项。行标3项。
水稻因频遭病虫侵袭需要施用农药,而我国对施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足,仍以大容量施药为主,对靶沉积率仅20%-30%,浪费严重。亟需创新稻田农药使用技术,达到减量控害的效果。 1、探明导致稻田农药对靶沉积率低、农药用量多的关键因子 密布SiO2-蜡质突起的水稻表面疏水性极强,使水稻表面的药液沉积量极少;水稻冠层阻挡,沉积在水稻基部的药剂稀少,需增加药量确保对基部病虫的防效,造成植株上部农药剂量的巨大浪费;药液用量超出水稻最大持液量而降至稳定持液量,药液减持50%,药剂随药液流失;缺失评价混用农药防治多病虫合理性的方法,农药随意混用、混配农药再次混用,造成超量用药;农药负效应中的抗药性使原本有效的药量不再有效,再猖獗使害虫越打药越多,杀伤天敌削弱了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导致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2、创新稻田农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 润湿展布技术。率先将临界表面张力理论用于农药沉积机制的研究,确立“药液表面张力小于水稻临界表面张力”为增加农药沉积量的量化标准,提出用外源助剂调节药液表面张力,确定稻田用外源助剂的技术指标,研发助剂1项,该助剂增加农药沉积量50%;研发农药新产品1项,可减少用药50%,根据雾滴接触角变化规律创制药液沉积展布效果比对卡,方便判断助剂用量。 精准施药技术。最先用农药沉积结构的理念研究农药在水稻表面的沉积机制,确认雾滴密度主导了病虫与药剂的接触机率并影响农药使用效率,建立120±40个/cm2的雾滴标准,由此确定的药液量在水稻最大持液量内,单位药量的防效最好。确立水稻后期采用弥雾机下倾喷雾,雾滴对靶沉积率高达70%,叶背和茎杆部位的药剂沉积量从占总沉积量的15%提高到45%以上。 配方施药技术。发现共毒因子弥补了致死中量计算共毒系数时忽略害虫死亡区间的缺陷,提出共毒因子+共毒系数筛选增效配方的新方法;首提用综合效应评判混用农药防治多病虫的合理性,创建等效面评价农药三元混用综合效应的方法,筛选出14个对单一害虫增效、3个对多病虫综合效应好的优质配方,研发新产品2项。 严控农药负效应。系统研究农药对稻田害虫种群的影响和对主要天敌的风险、检测害虫抗药性,筛选出高效低毒、对天敌低风险的农药产品,连续5年在多地试验示范,根据农药特性形成使用技术,根据抗药性时空变化,2年一次列出农药主推产品。 3、集成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 集成“优质配方-精准施药-沉积展布”于一体的稻田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达到“用药少、沉积多、分布匀、效率高”的效果,年减少用药2-3次,减少药量30%以上,水稻高产稳产,稻谷无农残检出,近3年在江苏推广5700万亩,2015年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2.65%,为全省农药销量下降做出重大贡献。外省推广2625万亩。二年新增利润38.94亿元。 发表论文90篇,他引1018次,其中SCI他引90次。专著4本,参编2本。专利13件。研发推广新产品4项。行标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