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研究项目试验用的生物有机肥料来源于以葡萄糖、酵母菌、玉米浆、硫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优良菌种进行发酵生产肌苷后的废液,通过再次发酵生产的(新型)生物有机肥,属于废弃资源再次利用,既解决了药厂废液的排放污染,又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肥问题,所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溶磷菌、解钾菌、光合菌、固氮菌等有益菌类的活菌数2亿/g)+有机肥(有效成分N+P2O5+K2O含量不低于8.0%)+生物微肥(锌、硼、硫),该肥集有机肥、有益菌类、微肥、调节剂、营养液、杀虫杀菌抑菌作用效果于一体的(新型)复合生物肥料。 本课题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农业生产中的“作物-土壤-微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对作物高产的影响和作物高产土壤肥力培育,主要研究内容有: 1.生物有机肥对小麦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2.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叶面喷洒效果研究; 3.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基施的效果研究; 4.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5.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叶面喷施的肥效研究; 6.生物有机肥对棉花灌根施用的增产效果研究; 7.生物有机肥对大豆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8.生物有机肥的有效成分及增产机理的分析研究; 9.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等。 围绕如何以最佳途径、最低成本、最有效措施实现大面积农作物高产、土地用养兼顾形成良性循环,科学施肥、有效培肥土壤等深受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热点问题,结合目前有关(龙峰)复合微生物肥施用技术与增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特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项目研究的创新性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表明,目前关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报道资料有较多,但有关(龙峰)复合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技术效果、增产机理等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特别是(龙峰)复合生物肥在农作物方面的灌根施用时期、浓度、用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龙峰)复合生物肥在农作物方面的叶面喷施的时期、浓度、用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龙峰)复合生物肥作基肥施用数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各种使用方法对不同农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等研究,目前国内还属于空白或处于缺乏相关资料数据阶段,本研究填补了该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大研究空间、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并初步测出了其量值变化范围;对该肥在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作物施用效果、增产幅度,对土壤培肥、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灌根施用、叶面喷施具有施用数量少、经济效益高、施用方法简单,能明显提高作物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是作物高产、超高产栽培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施用和选择有机肥时,除了考虑有效性养分含量因素外,有益活性菌含量多少是一项重要的质量鉴别指标,为土壤培肥、合理用地养地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科技查新结果显示未见有类同的报道资料,本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该研究领域内的先进性。 本课题试验研究规范,严谨,数据准确,各项调查、测定,取样都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积极好学,责任心、事业心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农学应届本科毕 业生结合毕业实习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历时4年50多名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共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土样、植株样品1000多个,投资1万余元,投工3000多个,完成有关研究子课题30多项,撰写相关毕业论文40多篇,既实现本课题组毕业生一人一题的教学实习要求,也促使本项目试验研究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 在开展上述研究的同时,还与多家种业公司、涉农技术推广单位联合,宣传推广课题研究内容。采取研究成果与技术跟着种子走的策略,免费印发宣传资料,每袋种子赠送一张,免费对购种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活动,还结合国家粮丰工程项目(编号2006BAD02A15)“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健康调控技术集成示范”的有关研究任务,开展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在新乡市的获嘉、辉县、卫辉、延津、原阳、封丘、卫滨、风泉、红旗等县市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3万亩以上,按调查小麦平均增产率8.0%,每亩增产小麦35.2㎏,调查玉米平均增产率8.5%,每亩增产玉米38.3㎏,单价2.00元/㎏计算,直接效益达455.76万元以上。同时,在粮食加工、销售、储运等环节中也给社会带来了部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本课题成果的特点是可行性强、实用性突出、针对面较广,技术措施简单易行,选择施用(龙峰)生物有机肥,就会收到有效改变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增加主要酶活性,培肥土壤,为大面积种植高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创高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参考,通过推广该项技术可实现一般大田小麦产量水平达到600㎏/667㎡~700㎏/667㎡及其以上,高产攻关田产量水平达到750㎏/667㎡~800㎏/667㎡及其以上;一般大田玉米产量水平达到650㎏/667㎡~800㎏/667㎡及其以上,高产攻关田产量水平达到850㎏/667㎡~1000㎏/667㎡及其以上;在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上施用,也会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本研究项目试验用的生物有机肥料来源于以葡萄糖、酵母菌、玉米浆、硫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优良菌种进行发酵生产肌苷后的废液,通过再次发酵生产的(新型)生物有机肥,属于废弃资源再次利用,既解决了药厂废液的排放污染,又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肥问题,所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溶磷菌、解钾菌、光合菌、固氮菌等有益菌类的活菌数2亿/g)+有机肥(有效成分N+P2O5+K2O含量不低于8.0%)+生物微肥(锌、硼、硫),该肥集有机肥、有益菌类、微肥、调节剂、营养液、杀虫杀菌抑菌作用效果于一体的(新型)复合生物肥料。 本课题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农业生产中的“作物-土壤-微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对作物高产的影响和作物高产土壤肥力培育,主要研究内容有: 1.生物有机肥对小麦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2.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叶面喷洒效果研究; 3.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基施的效果研究; 4.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5.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叶面喷施的肥效研究; 6.生物有机肥对棉花灌根施用的增产效果研究; 7.生物有机肥对大豆灌根施用的效果研究; 8.生物有机肥的有效成分及增产机理的分析研究; 9.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等。 围绕如何以最佳途径、最低成本、最有效措施实现大面积农作物高产、土地用养兼顾形成良性循环,科学施肥、有效培肥土壤等深受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热点问题,结合目前有关(龙峰)复合微生物肥施用技术与增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特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项目研究的创新性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表明,目前关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报道资料有较多,但有关(龙峰)复合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技术效果、增产机理等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特别是(龙峰)复合生物肥在农作物方面的灌根施用时期、浓度、用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龙峰)复合生物肥在农作物方面的叶面喷施的时期、浓度、用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龙峰)复合生物肥作基肥施用数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各种使用方法对不同农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等研究,目前国内还属于空白或处于缺乏相关资料数据阶段,本研究填补了该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大研究空间、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并初步测出了其量值变化范围;对该肥在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作物施用效果、增产幅度,对土壤培肥、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灌根施用、叶面喷施具有施用数量少、经济效益高、施用方法简单,能明显提高作物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是作物高产、超高产栽培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施用和选择有机肥时,除了考虑有效性养分含量因素外,有益活性菌含量多少是一项重要的质量鉴别指标,为土壤培肥、合理用地养地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科技查新结果显示未见有类同的报道资料,本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该研究领域内的先进性。 本课题试验研究规范,严谨,数据准确,各项调查、测定,取样都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积极好学,责任心、事业心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农学应届本科毕 业生结合毕业实习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历时4年50多名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共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土样、植株样品1000多个,投资1万余元,投工3000多个,完成有关研究子课题30多项,撰写相关毕业论文40多篇,既实现本课题组毕业生一人一题的教学实习要求,也促使本项目试验研究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 在开展上述研究的同时,还与多家种业公司、涉农技术推广单位联合,宣传推广课题研究内容。采取研究成果与技术跟着种子走的策略,免费印发宣传资料,每袋种子赠送一张,免费对购种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活动,还结合国家粮丰工程项目(编号2006BAD02A15)“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生态健康调控技术集成示范”的有关研究任务,开展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在新乡市的获嘉、辉县、卫辉、延津、原阳、封丘、卫滨、风泉、红旗等县市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3万亩以上,按调查小麦平均增产率8.0%,每亩增产小麦35.2㎏,调查玉米平均增产率8.5%,每亩增产玉米38.3㎏,单价2.00元/㎏计算,直接效益达455.76万元以上。同时,在粮食加工、销售、储运等环节中也给社会带来了部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本课题成果的特点是可行性强、实用性突出、针对面较广,技术措施简单易行,选择施用(龙峰)生物有机肥,就会收到有效改变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增加主要酶活性,培肥土壤,为大面积种植高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创高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参考,通过推广该项技术可实现一般大田小麦产量水平达到600㎏/667㎡~700㎏/667㎡及其以上,高产攻关田产量水平达到750㎏/667㎡~800㎏/667㎡及其以上;一般大田玉米产量水平达到650㎏/667㎡~800㎏/667㎡及其以上,高产攻关田产量水平达到850㎏/667㎡~1000㎏/667㎡及其以上;在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上施用,也会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