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良剂的研制”是2010年度滨州“盐碱土壤生物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滨科技字﹝2010﹞26号)。自立项以来,在滨州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滨州市农业局、东营市农业局的帮助下,课题组成员按照预定实施方案与计划安排,在滨州和东营等菜田进行了试验和实施。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超过总面积的70%,土地盐碱化严重威胁着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改良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目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研发生物改良剂,改善植物根系微生态环境中的菌群结构,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土壤碱度,达到盐碱土地的改良目的,具有经济、环保、施用方便的特点;同时为今后挖掘耐盐基因提供资源。 1.开展的主要工作 (1)盐生植物根际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盐生植物碱蓬和柽柳根际土壤中的耐盐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对优良菌株的耐盐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耐盐碱微生物共计26株,鉴定了优良细菌菌株3个,其中X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X2和X1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2)耐盐细菌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利用耐盐细菌发酵液对番茄种子浸种处理,调查与分析了番茄种子的萌发率、侧根数、下胚轴长度、根鲜重、下胚轴鲜重和子叶鲜重。结果表明:各耐盐细菌发酵液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盐胁迫作用均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菌株X7发酵液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各菌株之间未发现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3)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剂的制备及其效果 探讨了耐盐碱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X7的发酵条件和不同含菌量生物改良剂对盐碱土壤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X7菌株在25℃和pH 9.0的条件下培养,能够获得最高的菌密度;相比盐碱土壤对照,施用生物改良剂或基质的处理的番茄种子萌发时间明显提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及幼苗存活率、平均株高和株重也显著提高,添加10%或以上的菌剂的效果最为显著。 2.项目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随着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改良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研发的生物改良剂具有经济、环保、施用方便的特点,经生产推广应用,既能有效降低盐碱土壤的盐碱度,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为今后挖掘耐盐基因提供资源,应用前景广阔,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2013-2014年,课题组研制的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剂在滨州市和东营市部分轻中度盐碱土壤进行推广使用。经生物改良剂B处理后,番茄幼苗的存活率、幼苗株高和株重等生理指标都得到显著提升,番茄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明显提高。项目累计推广番茄面积1.94万亩,平均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为612.37元/亩,获总经济效益1187.99万元,有效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良剂的研制”是2010年度滨州“盐碱土壤生物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滨科技字﹝2010﹞26号)。自立项以来,在滨州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滨州市农业局、东营市农业局的帮助下,课题组成员按照预定实施方案与计划安排,在滨州和东营等菜田进行了试验和实施。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超过总面积的70%,土地盐碱化严重威胁着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改良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目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研发生物改良剂,改善植物根系微生态环境中的菌群结构,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土壤碱度,达到盐碱土地的改良目的,具有经济、环保、施用方便的特点;同时为今后挖掘耐盐基因提供资源。 1.开展的主要工作 (1)盐生植物根际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盐生植物碱蓬和柽柳根际土壤中的耐盐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对优良菌株的耐盐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耐盐碱微生物共计26株,鉴定了优良细菌菌株3个,其中X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X2和X1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2)耐盐细菌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利用耐盐细菌发酵液对番茄种子浸种处理,调查与分析了番茄种子的萌发率、侧根数、下胚轴长度、根鲜重、下胚轴鲜重和子叶鲜重。结果表明:各耐盐细菌发酵液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盐胁迫作用均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菌株X7发酵液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各菌株之间未发现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3)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剂的制备及其效果 探讨了耐盐碱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X7的发酵条件和不同含菌量生物改良剂对盐碱土壤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X7菌株在25℃和pH 9.0的条件下培养,能够获得最高的菌密度;相比盐碱土壤对照,施用生物改良剂或基质的处理的番茄种子萌发时间明显提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及幼苗存活率、平均株高和株重也显著提高,添加10%或以上的菌剂的效果最为显著。 2.项目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随着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改良盐碱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研发的生物改良剂具有经济、环保、施用方便的特点,经生产推广应用,既能有效降低盐碱土壤的盐碱度,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为今后挖掘耐盐基因提供资源,应用前景广阔,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2013-2014年,课题组研制的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剂在滨州市和东营市部分轻中度盐碱土壤进行推广使用。经生物改良剂B处理后,番茄幼苗的存活率、幼苗株高和株重等生理指标都得到显著提升,番茄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明显提高。项目累计推广番茄面积1.94万亩,平均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为612.37元/亩,获总经济效益1187.99万元,有效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