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燕麦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优质燕麦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成为农学家燕麦育种与栽培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人数量在迅速扩大,对燕麦功能性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大。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燕麦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优质燕麦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燕麦加工食品和保健品需求不断增加。燕麦是优质饲用作物,又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对燕麦的需求不断增加。燕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于我国北方及西部地区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发展农区畜牧业、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论点和论据 项目开展了燕麦超高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品种筛选及选育工作;认定白燕2号、白燕7号燕麦新品种2个,其中白燕2号为高产、优质裸燕麦品种,白燕7号为高产、抗逆性强的皮燕麦品种;培育了优异燕麦种质新材料36份。在内蒙古燕麦主产区开展燕麦高产优化栽培措施试验研究,明确了燕麦获得高产的品种、水、肥等栽培技术组合,制定并发布了《燕麦高产(>4500kg/hm2)栽培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项目发现了喷施腐殖酸水溶肥料对燕麦产量、品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确了聚丙烯酸盐类土壤改良剂对燕麦土壤理化与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及抗旱保水增产效应;筛选出了燕麦田杂草防除的适宜除草剂2个。发表EI收录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制定了技术规程1项;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各2人;组织或参与各类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000人次,向燕麦主产县发放燕麦新品种与超高产高产栽培技术资料5000份。项目采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及科研-基地-企业联合的模式,建设超高产示范基地4个,合计5000亩,平均亩产达到320.2公斤;新品种与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3.7万亩。 4、创新 (1)筛选与选育出超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培育优异燕麦种质新材料。 (2)初步揭示燕麦超高产高效生理生态机制,研发燕麦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3)制订燕麦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与标准,建设燕麦超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 (4)开展燕麦产、学、研标准生产体系创新研究,研发科研-基地-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在我区燕麦主产区建立燕麦超高产示范基地3个,将起到较大的示范作用,同时可以逐步改变人民对燕麦是低产作物的观念,加快燕麦向高产、超高产高效生产的发展,提高燕麦种植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本项目产、学、研三个单位密切合作,可以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提升我区燕麦研究的科技实力、产业化水平,为全国燕麦高产高效发展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燕麦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优质燕麦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成为农学家燕麦育种与栽培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项目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人数量在迅速扩大,对燕麦功能性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大。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燕麦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优质燕麦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燕麦加工食品和保健品需求不断增加。燕麦是优质饲用作物,又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对燕麦的需求不断增加。燕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于我国北方及西部地区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发展农区畜牧业、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论点和论据 项目开展了燕麦超高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品种筛选及选育工作;认定白燕2号、白燕7号燕麦新品种2个,其中白燕2号为高产、优质裸燕麦品种,白燕7号为高产、抗逆性强的皮燕麦品种;培育了优异燕麦种质新材料36份。在内蒙古燕麦主产区开展燕麦高产优化栽培措施试验研究,明确了燕麦获得高产的品种、水、肥等栽培技术组合,制定并发布了《燕麦高产(>4500kg/hm2)栽培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项目发现了喷施腐殖酸水溶肥料对燕麦产量、品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确了聚丙烯酸盐类土壤改良剂对燕麦土壤理化与微生物性状的影响及抗旱保水增产效应;筛选出了燕麦田杂草防除的适宜除草剂2个。发表EI收录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制定了技术规程1项;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各2人;组织或参与各类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000人次,向燕麦主产县发放燕麦新品种与超高产高产栽培技术资料5000份。项目采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及科研-基地-企业联合的模式,建设超高产示范基地4个,合计5000亩,平均亩产达到320.2公斤;新品种与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3.7万亩。 4、创新 (1)筛选与选育出超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培育优异燕麦种质新材料。 (2)初步揭示燕麦超高产高效生理生态机制,研发燕麦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3)制订燕麦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与标准,建设燕麦超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 (4)开展燕麦产、学、研标准生产体系创新研究,研发科研-基地-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在我区燕麦主产区建立燕麦超高产示范基地3个,将起到较大的示范作用,同时可以逐步改变人民对燕麦是低产作物的观念,加快燕麦向高产、超高产高效生产的发展,提高燕麦种植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本项目产、学、研三个单位密切合作,可以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提升我区燕麦研究的科技实力、产业化水平,为全国燕麦高产高效发展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