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浙江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率先进行铁皮石斛产业化开发利用,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群,成为全国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利用树立了典范。但仍存在着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受到伪品冲击、产业化生产遭遇技术瓶颈等问题,本项目在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鉴定。在收集500余份铁皮石斛野生和农家品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包含148份优异种质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并完成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国家药典规定的关键成分石斛总多糖含量等表型评价;开发了可用于铁皮石斛快速、准确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SHF/SHR。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发了本项目组所有的铁皮石斛审定品种”仙斛1号“全基因组SNP标记;结合种间杂交遗传群体,构建了国际上首张铁皮石斛全套19个连锁群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基于该图谱获得石斛总多糖含量相关QTL位点5个;进一步利用这些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从以“仙斛1号”为母本、514为父本、且经航天诱变后的F1代育种群体中,选育出获得省级认定的良种”仙斛3号“。 (3)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在分离、纯化、鉴定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的基础上,构建菌根真菌与铁皮石斛体外共生培养体系,初步揭示了菌根形态发生机理;鉴定出的节菱孢菌株ZJ11C12可明显提高无菌苗移栽存活率;鉴定出拟盘多毛孢属菌株YN11LA3并制成新型栽培基质,可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苗生长;将开发出的木霉菌F65和石斛小菇F48复合菌剂与原先以灵芝、香菇渣等为核心的仿野生种植基质相结合,研制成功适合铁皮石斛整个生长期的新型栽培基质;此外,综合考虑野外生境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发了适合规模化栽培的铁皮石斛栽植床。 (4)大健康产品研发。利用生态栽培的铁皮石斛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炮制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开发了寿仙谷牌铁皮枫斗颗粒、胶囊、茶、饮料和浸膏等系列产品。尤其是”寿仙谷牌铁皮枫斗灵芝浸膏“,采用营养互补理念,具有凉而不寒,滋阴而不抑阳,安神而不抑睡,能够缓解体力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项目发表相关论文共39篇,其中SCI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新品种2个。完成了《铁皮石斛提取物(保健食品原料)》企业标准Q/SXG0023S-2014的制定、获农产品地理标志(AG100775)等。寿仙谷铁皮规范化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证书号ZJ-ZYC-10-01);”仙斛“系列铁皮石斛被评为“中国好石斛”,完成中药材GAP检查、国家有机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 本项目提出的具有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生态栽培基质+栽植床”栽培新模式在降低石斛病虫害发生率以及栽培和管理成本的同时,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贡献经济效益达百亿元以上,应用效果显著。2015年至2017年,通过该模式生产的铁皮石斛及后续衍生产品实现累计新增利润12459.29万元、新增税收2013.11万元。 本项目为铁皮石斛良种鉴定、品质改良和高效-低碳-生态型生产奠定了基础,既加速摆脱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又保证了栽培产品的品质,对推动我国铁皮石斛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产业做大做强和民族健康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浙江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率先进行铁皮石斛产业化开发利用,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群,成为全国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利用树立了典范。但仍存在着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受到伪品冲击、产业化生产遭遇技术瓶颈等问题,本项目在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鉴定。在收集500余份铁皮石斛野生和农家品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包含148份优异种质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并完成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国家药典规定的关键成分石斛总多糖含量等表型评价;开发了可用于铁皮石斛快速、准确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SHF/SHR。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发了本项目组所有的铁皮石斛审定品种”仙斛1号“全基因组SNP标记;结合种间杂交遗传群体,构建了国际上首张铁皮石斛全套19个连锁群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基于该图谱获得石斛总多糖含量相关QTL位点5个;进一步利用这些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从以“仙斛1号”为母本、514为父本、且经航天诱变后的F1代育种群体中,选育出获得省级认定的良种”仙斛3号“。 (3)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在分离、纯化、鉴定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的基础上,构建菌根真菌与铁皮石斛体外共生培养体系,初步揭示了菌根形态发生机理;鉴定出的节菱孢菌株ZJ11C12可明显提高无菌苗移栽存活率;鉴定出拟盘多毛孢属菌株YN11LA3并制成新型栽培基质,可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苗生长;将开发出的木霉菌F65和石斛小菇F48复合菌剂与原先以灵芝、香菇渣等为核心的仿野生种植基质相结合,研制成功适合铁皮石斛整个生长期的新型栽培基质;此外,综合考虑野外生境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发了适合规模化栽培的铁皮石斛栽植床。 (4)大健康产品研发。利用生态栽培的铁皮石斛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炮制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开发了寿仙谷牌铁皮枫斗颗粒、胶囊、茶、饮料和浸膏等系列产品。尤其是”寿仙谷牌铁皮枫斗灵芝浸膏“,采用营养互补理念,具有凉而不寒,滋阴而不抑阳,安神而不抑睡,能够缓解体力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项目发表相关论文共39篇,其中SCI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新品种2个。完成了《铁皮石斛提取物(保健食品原料)》企业标准Q/SXG0023S-2014的制定、获农产品地理标志(AG100775)等。寿仙谷铁皮规范化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证书号ZJ-ZYC-10-01);”仙斛“系列铁皮石斛被评为“中国好石斛”,完成中药材GAP检查、国家有机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 本项目提出的具有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生态栽培基质+栽植床”栽培新模式在降低石斛病虫害发生率以及栽培和管理成本的同时,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贡献经济效益达百亿元以上,应用效果显著。2015年至2017年,通过该模式生产的铁皮石斛及后续衍生产品实现累计新增利润12459.29万元、新增税收2013.11万元。 本项目为铁皮石斛良种鉴定、品质改良和高效-低碳-生态型生产奠定了基础,既加速摆脱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又保证了栽培产品的品质,对推动我国铁皮石斛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产业做大做强和民族健康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