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铃薯(Sotanum tuberosum L.)块茎在低温贮藏(10℃以下)时淀粉降解,导致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急剧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低温糖化。马铃薯在油炸加工过程中,还原糖与α-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蛋白素”,使薯片颜色加深,口感苦涩,严重影响加工品质。目前,对马铃薯低温糖化机制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普遍认为,马铃薯在低温贮藏时块茎中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中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是引起还原糖积累的主要原因。但是,马铃薯低温糖化的体内调节作用却鲜有报道,激素分子如何调节低温糖化仍不清楚。 2、目的和意义: 研究脱落酸和赤霉素等激素分子对马铃薯低温糖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马铃薯低温糖化分子机理的阐明,将为耐(抗)低温糖化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低温贮藏方法的改进提供一条新途径。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实验材料,采用50 Mm GA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颜色、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来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3处理也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脱落酸处理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和还原糖含量即低温糖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4、创见与创新: 赤霉素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5、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结果可为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合成抑制剂调控马铃薯低温糖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铃薯(Sotanum tuberosum L.)块茎在低温贮藏(10℃以下)时淀粉降解,导致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急剧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低温糖化。马铃薯在油炸加工过程中,还原糖与α-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蛋白素”,使薯片颜色加深,口感苦涩,严重影响加工品质。目前,对马铃薯低温糖化机制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普遍认为,马铃薯在低温贮藏时块茎中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中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是引起还原糖积累的主要原因。但是,马铃薯低温糖化的体内调节作用却鲜有报道,激素分子如何调节低温糖化仍不清楚。 2、目的和意义: 研究脱落酸和赤霉素等激素分子对马铃薯低温糖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马铃薯低温糖化分子机理的阐明,将为耐(抗)低温糖化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低温贮藏方法的改进提供一条新途径。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块茎为实验材料,采用50 Mm GA3处理12 h后置于低温(4℃)条件下贮藏10 d,测定薯块的炸片颜色、还原糖含量、淀粉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来研究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使马铃薯块茎的炸片色泽加深,还原糖含量增加121.1%;同时,GA3处理也提高了淀粉酶的活性,而对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脱落酸处理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和还原糖含量即低温糖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4、创见与创新: 赤霉素可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酶的活性而使还原糖积累,从而导致炸片色泽加深即增强了低温糖化现象。 5、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结果可为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合成抑制剂调控马铃薯低温糖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