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29707]煤矿网格状超前锚固无人工作面开采方法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矿业设备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行创新的发明专利技术。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项目针对我国赋存复杂煤层,开采难度大、回采率低等现实,课题组针对倾角0~30度、坚硬顶板厚度变化大(2~6m)条件的煤层,发明了一种新的采煤方法即:“煤矿网格状超前锚固无人工作面开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授权。  3、性能指标:经过5年多的反复科学技术研究,本项目通过锚杆支护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解决了倾角和厚度变化大条件下的开采难题,发展了复杂煤层开采理论和技术,获准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大幅度提高了回采率,并2005年1月~2007年12月,自2005年至2007年,通过提高回采率(提高15%~20.8%,平均提高17.6%)为国家多采出煤炭324万吨,新增产值10.82亿元,新增利税5.673亿元(其中,新增税收2.269亿元),减少工作面的设备投入和人工投入等,节约成本支出达9928万元,节支增收总额达6.663亿元,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课题研究突破点为:  (1)锚杆支护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解决了倾角和厚度变化大(倾角0~30度、煤厚2~6m)条件下的开采难题,并突破传统耙运开采工艺,进一步保证安全和大幅度提高回采率;  (2)提出了坚硬顶板不稳定煤层锚固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对于坚硬顶板、倾角0~30度、厚度变化大2~6m的煤层,课题组在获准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ZL00129360.5)“超前网格状锚固控制无人工作面开采新技术”基础上,通过上下顺槽滑轮组,实现了尾轮由尾轮与耙斗的远程控制移动,既避免了人为多次移动尾轮带来的安全隐患,又解决了丢三角煤问题。  5、作用意义: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左右,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为30~35%左右,按未来20年煤炭产量与资源回收率测算,如果资源回收率从目前的30~35%提高到50%,可节约煤炭储量300亿吨左右。因此,本课题从赋存复杂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出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对有效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我国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汇聚形成,主要煤田经受了多期次、多方向、强度较大的改造,构造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北美、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地区轻微变形的煤田。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左右,在山东、北京、江苏、福建、湖南、重庆等存在大量条件复杂的煤层,因此,本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7、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受推广科技人员数量少等因素的限制,推广应用地域和范围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行创新的发明专利技术。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项目针对我国赋存复杂煤层,开采难度大、回采率低等现实,课题组针对倾角0~30度、坚硬顶板厚度变化大(2~6m)条件的煤层,发明了一种新的采煤方法即:“煤矿网格状超前锚固无人工作面开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授权。  3、性能指标:经过5年多的反复科学技术研究,本项目通过锚杆支护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解决了倾角和厚度变化大条件下的开采难题,发展了复杂煤层开采理论和技术,获准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大幅度提高了回采率,并2005年1月~2007年12月,自2005年至2007年,通过提高回采率(提高15%~20.8%,平均提高17.6%)为国家多采出煤炭324万吨,新增产值10.82亿元,新增利税5.673亿元(其中,新增税收2.269亿元),减少工作面的设备投入和人工投入等,节约成本支出达9928万元,节支增收总额达6.663亿元,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课题研究突破点为:  (1)锚杆支护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解决了倾角和厚度变化大(倾角0~30度、煤厚2~6m)条件下的开采难题,并突破传统耙运开采工艺,进一步保证安全和大幅度提高回采率;  (2)提出了坚硬顶板不稳定煤层锚固顶板远程控制耙运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对于坚硬顶板、倾角0~30度、厚度变化大2~6m的煤层,课题组在获准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ZL00129360.5)“超前网格状锚固控制无人工作面开采新技术”基础上,通过上下顺槽滑轮组,实现了尾轮由尾轮与耙斗的远程控制移动,既避免了人为多次移动尾轮带来的安全隐患,又解决了丢三角煤问题。  5、作用意义: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左右,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为30~35%左右,按未来20年煤炭产量与资源回收率测算,如果资源回收率从目前的30~35%提高到50%,可节约煤炭储量300亿吨左右。因此,本课题从赋存复杂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出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对有效解决当前煤炭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我国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汇聚形成,主要煤田经受了多期次、多方向、强度较大的改造,构造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北美、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地区轻微变形的煤田。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左右,在山东、北京、江苏、福建、湖南、重庆等存在大量条件复杂的煤层,因此,本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7、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受推广科技人员数量少等因素的限制,推广应用地域和范围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