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615]山东羊遗传资源挖掘、新品种培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羊大国,地方羊遗传资源对产业的贡献率高达70%,是广大农牧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中国地方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一直面临着遗传背景不清、保护体系不健全、优异种质创新滞后、饲养管理技术粗放等共性问题。创建有效的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和培育高产新品种,对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山东羊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多个课题支持下,该项目通过联合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成果:在对山东羊遗传资源全面普查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新发掘4个国家级品种,建立了活体、组织、细胞和基因多层次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探明了小尾寒羊、崂山奶山羊等8个品种的种质特性和保护利用现状。应用分子标记、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方法,新挖掘牙山黑绒山羊等4个获得国家鉴定的优异品种资源,筛选出11个特色性状功能基因和43个有效分子标记。基于微卫星分子遗传特征辅助保种技术,确定11个地方羊遗传资源优先保护次序,建立101个资源保种场和1处山羊活体基因库,保存了8个品种的耳组织、胚胎和精子等遗传材料,形成了原位保护与异位保存相结合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建立综合选种、基因关联表型选择与早期选择等高效选育技术,育成国审新品种1个和高产新品系2个。突破了分散饲养条件下育种进展慢的难题,创建了“核心群选育+群选群育”联合育种模式。采用杂交创新、理想型选择等技术方法,培育出文登奶山羊新品种,平均产奶量和产羔率分别达到833.19kg和202.8%,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创立有利于提高产羔数的基因与体型关联选择技术,育成了小尾寒羊高繁新品系,经产母羊产羔率比基础群提高了63.17个百分点。建立以7月龄头长等为主的早期性状选择指数,选育出崂山奶山羊高产新品系,平均产奶量比基础群提高了33.44%。构建了小尾寒羊、奶山羊和黑绒山羊综合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了小尾寒羊生长期和繁殖期营养需要、奶山羊泌乳规律及黑山羊绒毛生长脱换特点,优选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饲养阶段的适宜营养供应量和日粮配方,制定了《奶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12个技术标准,开发了现代羊场管理系统,建立了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审新品种1个,国家级鉴定新品种4个,发明专利2件,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个,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项,论文150篇,专著教材11部。2006年以来,小尾寒羊、奶山羊及其养殖技术连续被列入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到山东、内蒙古、宁夏等20多个省市区。近三年,仅8个省区不完全统计推广规模为9093.3万只,新增销售额686.25亿元,新增利润152. 33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羊大国,地方羊遗传资源对产业的贡献率高达70%,是广大农牧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中国地方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一直面临着遗传背景不清、保护体系不健全、优异种质创新滞后、饲养管理技术粗放等共性问题。创建有效的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和培育高产新品种,对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山东羊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多个课题支持下,该项目通过联合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成果:在对山东羊遗传资源全面普查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新发掘4个国家级品种,建立了活体、组织、细胞和基因多层次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探明了小尾寒羊、崂山奶山羊等8个品种的种质特性和保护利用现状。应用分子标记、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方法,新挖掘牙山黑绒山羊等4个获得国家鉴定的优异品种资源,筛选出11个特色性状功能基因和43个有效分子标记。基于微卫星分子遗传特征辅助保种技术,确定11个地方羊遗传资源优先保护次序,建立101个资源保种场和1处山羊活体基因库,保存了8个品种的耳组织、胚胎和精子等遗传材料,形成了原位保护与异位保存相结合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建立综合选种、基因关联表型选择与早期选择等高效选育技术,育成国审新品种1个和高产新品系2个。突破了分散饲养条件下育种进展慢的难题,创建了“核心群选育+群选群育”联合育种模式。采用杂交创新、理想型选择等技术方法,培育出文登奶山羊新品种,平均产奶量和产羔率分别达到833.19kg和202.8%,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创立有利于提高产羔数的基因与体型关联选择技术,育成了小尾寒羊高繁新品系,经产母羊产羔率比基础群提高了63.17个百分点。建立以7月龄头长等为主的早期性状选择指数,选育出崂山奶山羊高产新品系,平均产奶量比基础群提高了33.44%。构建了小尾寒羊、奶山羊和黑绒山羊综合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了小尾寒羊生长期和繁殖期营养需要、奶山羊泌乳规律及黑山羊绒毛生长脱换特点,优选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饲养阶段的适宜营养供应量和日粮配方,制定了《奶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12个技术标准,开发了现代羊场管理系统,建立了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审新品种1个,国家级鉴定新品种4个,发明专利2件,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个,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项,论文150篇,专著教材11部。2006年以来,小尾寒羊、奶山羊及其养殖技术连续被列入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到山东、内蒙古、宁夏等20多个省市区。近三年,仅8个省区不完全统计推广规模为9093.3万只,新增销售额686.25亿元,新增利润152. 33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