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9023]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制度及案例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南京林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社区林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林业经营形式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社区林业的基本特征为共有权属制度,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满足自身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需要。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林区,社区林业发展对于消除贫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在那些山区、林区、农区仍然存在众多的贫困人口,他们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源和就业机会,缺乏基本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入不敷出,营养不良,而且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获得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的手段。怎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他们收入增加和生活得到改善,从而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摆在国人面前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发展中国家而言,制度安排缺陷是制约消除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项研究尝试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调研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关系,探讨特定区域内经济贫困与丰富森林资源并存相悖的症结,从而证实"贫困而有效率"假说,进一步推动社区林业发展,为有效消除贫困提供思路与途径。
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论著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服务于林业建设。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第一部专著《社区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9;第二部专著《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制度及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1;同时,为了使社会各界对社区林业有更广泛了解,本项目与《中国绿色时报》合作开辟专栏"乡村林业漫谈"连载20篇短文;并在《林业与社会》、《林业经济》、《森林、树木与人类》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论著系统研究了林业共有权属、经营体制、联产承包、合作化、私人经营等问题,以及研究了木材流通体制与政策、税收政策、山区综合开发政策等。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农村贫困状况,消除贫困的指标;分析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能和林业发展对消除贫困的潜在作用;探讨了不同制度安排的背景下,林业对消除贫困的作用。
该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开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首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对影响我国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权属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揭开了经济贫困与丰富森林资源并存相悖的症结在于制度安排缺陷和政策失灵。
(2)选择县级为单位社区进行案例研究,精心设计,充分筹备,尝试采用国际通用的问卷调查和快速评估法,开展点多面广的样本农户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经济学研究方法。
(3)依据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整套加速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政策思路与理论。
该项研究整体上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前景
新制度经济学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研究中尝试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阐述制度变迁和制度安排对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影响,为制度经济学在我国及我国林业建设中运用开辟了前景,奠定了基础。这是该项研究成果的首要经济学意义;第二、该项研究最终证实了"贫困而有效率"之假说,即社区林业发展对消除贫困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我国政府进一步落实"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引导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第三、该项研究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安徽省金寨县社区林业发展,以确立林业为主导产业,强化林业在山区、林区、农林交错边缘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第四,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选取安徽省金寨县为该项研究的案例具有典型性但不完全有代表性,因我国地域辽阔,山区、林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巨大,故非"一叶知秋"而或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该项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社区林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林业经营形式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社区林业的基本特征为共有权属制度,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满足自身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需要。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林区,社区林业发展对于消除贫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在那些山区、林区、农区仍然存在众多的贫困人口,他们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源和就业机会,缺乏基本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入不敷出,营养不良,而且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获得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的手段。怎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他们收入增加和生活得到改善,从而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摆在国人面前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发展中国家而言,制度安排缺陷是制约消除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项研究尝试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调研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关系,探讨特定区域内经济贫困与丰富森林资源并存相悖的症结,从而证实"贫困而有效率"假说,进一步推动社区林业发展,为有效消除贫困提供思路与途径。
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论著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服务于林业建设。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第一部专著《社区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9;第二部专著《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制度及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1;同时,为了使社会各界对社区林业有更广泛了解,本项目与《中国绿色时报》合作开辟专栏"乡村林业漫谈"连载20篇短文;并在《林业与社会》、《林业经济》、《森林、树木与人类》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论著系统研究了林业共有权属、经营体制、联产承包、合作化、私人经营等问题,以及研究了木材流通体制与政策、税收政策、山区综合开发政策等。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农村贫困状况,消除贫困的指标;分析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能和林业发展对消除贫困的潜在作用;探讨了不同制度安排的背景下,林业对消除贫困的作用。
该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开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首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对影响我国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权属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揭开了经济贫困与丰富森林资源并存相悖的症结在于制度安排缺陷和政策失灵。
(2)选择县级为单位社区进行案例研究,精心设计,充分筹备,尝试采用国际通用的问卷调查和快速评估法,开展点多面广的样本农户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经济学研究方法。
(3)依据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整套加速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政策思路与理论。
该项研究整体上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前景
新制度经济学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研究中尝试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阐述制度变迁和制度安排对社区林业发展与消除贫困的影响,为制度经济学在我国及我国林业建设中运用开辟了前景,奠定了基础。这是该项研究成果的首要经济学意义;第二、该项研究最终证实了"贫困而有效率"之假说,即社区林业发展对消除贫困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我国政府进一步落实"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引导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第三、该项研究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安徽省金寨县社区林业发展,以确立林业为主导产业,强化林业在山区、林区、农林交错边缘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第四,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选取安徽省金寨县为该项研究的案例具有典型性但不完全有代表性,因我国地域辽阔,山区、林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巨大,故非"一叶知秋"而或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该项研究成果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