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0443]超级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超级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成果属技术开发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以来,日本、韩国、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等相继实施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计划,旨在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在国际上逐渐掀起一股“超级稻”热北方超级稻产量指标:百亩方实收亩产要超过780公斤,区试比对照品种增产要达8%以上;米质指标:国标2级以上优质米;抗性:抗两种以上主要病害。在该省,新乡市农科院超级稻育种起步最早,几度获省科技厅立项,超级稻新稻18号就是在省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育成。二、研究经过:新稻18号是通过用江苏、天津、河南品种,多品种复合杂交[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并采取理想株型塑造、稳定优势利用等技术路线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三、成果水平:新稻18号与国内外同类品种相比,居领先水平。1、产量:2005~2007年新稻18号参加河南省和国家水稻区域和生产试验,3年共6组次,产量均居常规稻首位,均比对照显著增产,亩产水平579.2kg~640.4kg,增产幅度均10%以上,最高达17.6%。在生产上,2008~2009年先后由省农业厅、科技厅、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稻18号百亩、千亩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三次,亩产均达780kg以上,最高实收亩产为807.8公斤,比国家北方超级稻产量指标(780kg/亩)高出27.8kg。2、米质:综评达GB/T17891-1999优质米2级。3、抗性:中抗稻瘟病,抗纹枯病,高抗条纹叶枯病。四、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新稻18号自省审、国审以来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据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种子管理部门统计,2009年其种植面积达356.8万亩,成为黄淮稻区第二大品种。2007~2009年,其在黄淮稻区累计示范、推广595.9万亩,总增产稻谷5.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7亿元。预计2010年后年稳定推广面积可达500万亩左右,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第一大品种。五、第三方评价:1、2007年“新稻18号及配套栽培技术生产性试验示范”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2、2009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由河南省农科院科技信息所查新:新稻18号是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等突出优点的粳稻新品种。4、由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种子管理部门对新稻18号种植面积的统计表明:2009年总种植面积356.8万亩,近三年累计推广595.9万亩。5、2010年1月14日,农业部召开了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确认评审会,从全国申报的26个品种中,评选确认新稻18号等12个品种为农业部第四批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排名第一位。新稻18号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自育超级稻。超级粳稻新稻18号的育成,不仅填补了河南没有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而且引领沿黄乃至黄淮超级粳稻育种技术进步。它的应用将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超级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成果属技术开发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以来,日本、韩国、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等相继实施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计划,旨在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在国际上逐渐掀起一股“超级稻”热北方超级稻产量指标:百亩方实收亩产要超过780公斤,区试比对照品种增产要达8%以上;米质指标:国标2级以上优质米;抗性:抗两种以上主要病害。在该省,新乡市农科院超级稻育种起步最早,几度获省科技厅立项,超级稻新稻18号就是在省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育成。二、研究经过:新稻18号是通过用江苏、天津、河南品种,多品种复合杂交[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并采取理想株型塑造、稳定优势利用等技术路线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三、成果水平:新稻18号与国内外同类品种相比,居领先水平。1、产量:2005~2007年新稻18号参加河南省和国家水稻区域和生产试验,3年共6组次,产量均居常规稻首位,均比对照显著增产,亩产水平579.2kg~640.4kg,增产幅度均10%以上,最高达17.6%。在生产上,2008~2009年先后由省农业厅、科技厅、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稻18号百亩、千亩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三次,亩产均达780kg以上,最高实收亩产为807.8公斤,比国家北方超级稻产量指标(780kg/亩)高出27.8kg。2、米质:综评达GB/T17891-1999优质米2级。3、抗性:中抗稻瘟病,抗纹枯病,高抗条纹叶枯病。四、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新稻18号自省审、国审以来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据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种子管理部门统计,2009年其种植面积达356.8万亩,成为黄淮稻区第二大品种。2007~2009年,其在黄淮稻区累计示范、推广595.9万亩,总增产稻谷5.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7亿元。预计2010年后年稳定推广面积可达500万亩左右,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第一大品种。五、第三方评价:1、2007年“新稻18号及配套栽培技术生产性试验示范”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2、2009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由河南省农科院科技信息所查新:新稻18号是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等突出优点的粳稻新品种。4、由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种子管理部门对新稻18号种植面积的统计表明:2009年总种植面积356.8万亩,近三年累计推广595.9万亩。5、2010年1月14日,农业部召开了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确认评审会,从全国申报的26个品种中,评选确认新稻18号等12个品种为农业部第四批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排名第一位。新稻18号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自育超级稻。超级粳稻新稻18号的育成,不仅填补了河南没有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而且引领沿黄乃至黄淮超级粳稻育种技术进步。它的应用将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